虽然从火车时间来看,从西西里的巴勒莫到那不勒斯比从罗马到那不勒斯要远很多,但这并不具有绝对性,也不代表地理上和空间上的差异。这里与西西里同属于意大利的南部,与罗马相比,与西西里更为接近,在历史上也曾是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因而被称为大希腊,即Great Greece,这里与阿格里真托一样,也是当时希腊人在意大利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城邦之一。在这一时期,希腊人在殖民的同时也将自己文化的带到了罗马,虽然后来大希腊的城邦被罗马人占领,但是在文学、艺术和建筑等方面都对罗马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时间来说,那不勒斯的建立远比大希腊时期更为遥远,最早是腓尼基人在这里建立了城市。腓尼基人起源于今天的巴勒斯坦附近,被宙斯诱拐的欧罗巴就是腓尼基的公主。腓尼基这一名字传说与一种染料有关。在古代,包括埃及、巴比伦以及希腊的贵族,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这种颜色并不稳定,很容易褪色。后来他们发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会生产一种紫色的颜料,这种颜色来源于一种贝壳,当地的人用这种珍贵的染料染衣服后,就不会褪色,总能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即使衣服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这些居民就被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根据圣经记载,腓尼基包括现在以色列和黎巴嫩境内的部分地区。虽然腓尼基位于东方,但是由于腓尼基人擅长航海,利用海路与其他的城市通商,在北非和西班牙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其中最大的就是迦太基,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在被罗马人征服并撒盐进行诅咒之前,迦太基比腓尼基本土还要强大,其海军称雄地中海,腓尼基人汉尼拔是历史上可以与亚历山大大帝并列的统帅之一。 腓尼基人在建立这座城市时,以塞壬女妖之一帕尔忒诺珀命名,也有人认为是帕尔忒诺珀在海岸断崖上建立了这座城市。“塞壬”(Siren)是半人半鸟的海上女妖,她们住在布满峭壁的岛上,位于意大利本土与西西里之间的墨西拿海峡附近,被称为塞壬三姐妹,即琉科西亚、科革亚和帕尔忒诺珀。虽然是人面鸟身,她们却拥的天籁般的歌声,只是因为在与缪斯比赛音乐中失败,被缪斯拔去双翅,无法飞翔,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弋,有时会变幻为美人鱼以美妙动听的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遇难;也有人被她们的歌声迷住,流连忘返,不思行进,最后饿死在海上。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特洛伊英雄奥德修斯率领船队经过墨西拿海峡的时候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无法抗拒的致命歌声,于是命令水手们都用蜂蜡塞住耳朵,这样就听不到塞壬的歌声,也就不会为之诱惑而触礁身亡。但是奥德修斯自己却想亲耳听听这传说中可以与宙斯的儿子,神使赫尔墨斯的牧笛相媲美的歌声。为此他让水手把自己的手脚捆住,用铁索将自己绑在桅杆上。随着船渐渐驶近小岛,看不见的歌声随着空气侵入奥德修斯的躯体,如恶魔般在他体内游走,触动他的神经,束缚他的意志,使他不断在桅杆上挣扎晃动,并且大声地叫喊,想让水手们将他放下,但是水手们却什么也听不见,依旧奋力地摇桨前行,最后得以安全驶过,并返回希腊。引诱奥德修斯失败后,塞壬女妖投海自杀,其中帕尔忒诺珀的尸体被海水冲到了现在的那不勒斯附近。除奥德塞外,太阳神阿波罗之子,善弹竖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顺利的通过塞壬居住的地方,因为他用自己的琴声压倒了塞壬的歌声。关于塞壬女妖的传说总是与某种引诱联系在一起,以此说明克制欲望、抵抗诱惑是多么的困难。 虽然希腊人在公元前5世纪将这个城市命名为Neapolis,并延续为今天的城市名字,但是这个城市中所包含的充满诱惑的特质并没有改变。在古罗马时期,这里由于其希腊化文明的特质而受到罗马人相当的尊重,并得以保持了他们的希腊语和风俗,兴建了精致的别墅,高架渠,公共浴场,音乐厅,剧院和神庙,成为度假盛地,罗马帝国时庞培、凯撒和提比略都喜欢这里,特别是提比略,虽然作为一个皇帝不是特别成功,但是却在这一带为自己建立了庞大的别墅,现在仍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而长久以来,那不勒斯一直是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电影制作人的灵感来来源。 那不勒斯靠近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城市。一面是阳光照耀下的城堡和教堂,有保存完好的宫殿以及巴洛克时期的辉煌建筑,另一面是市井生活中的那不勒斯,有关斑驳的墙壁,伸出的晾衣绳以及嘈杂的人群。从城市的形象来看,那不勒斯不同于罗马,也不同于巴勒莫。罗马虽然大街上都是人,那是被旅行者占领,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或者就是一个大的旅游景点;巴勒莫虽然也有斑驳的墙壁和伸出的晾衣绳,但却是一个安静的城市。而在那不勒斯,无处不在的小贩使这里让人感觉是一个有些杂乱的城市,路边总是有人在摆摊,堂而皇之的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皮包、衣服,饮料等,这是一个在欧洲少见的假冒奢侈品横行的城市。因而有人认为那不勒斯是历史名城却不如罗马厚重,是工业重镇可远比都灵陈腐,是艺术宝库又缺少佛罗伦萨的优雅,是文化之都但没有米兰时尚前卫。甚至于那不勒斯街头的脏乱差则众所周知,黑手党、流浪汉与城市垃圾甚至可以作为那不勒斯的另外一张名片,所有这一切看来让人敬而远之的元素与那不勒斯的明媚和妖娆交织在一起。只是在这一切的混乱之中,总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就象那不勒斯的街头虽然人多车多,甚至看起来有些混乱,但是仍有汽车主动为行人让路,同时人们也是亲切而友好。 那不勒斯大教堂被认为是那不勒斯的灵魂,这可能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与其它大教堂不同,那不勒斯大教堂的前面虽然有一个广场,但是非常狭小,并且直面马路,甚至可以不认为这是一个广场。教堂隐藏在街道之中,或者说与街边的房屋并排站立。只是如果从那不勒斯火车站的方向一路走来,确实会看到那不勒斯的灵魂。从一条嘈杂的充满摆卖地摊和小贩的大街转过去,就是大教堂所在的大教堂大街,即Via Duome,名字很大,但是却是一片市井生活的景象,除了卖食品的小店外,这条街上的商店只卖两种东西,即婚纱和教士的衣服,有点那种在欧洲难以见到的成行成市的感觉。虽然没有广州的婚纱街那么招摇,但是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意大利,特别是南部,是欧洲最不像欧洲的地方。嘈杂的火车站,不难找到的垃圾,满天的电线以及市井的生活方式——街边的聊天,店主与客人之间的攀谈,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曾经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现在却在我们身边难以发现。如果一路走上去,就会发现大教堂的周边是一个教堂的汇聚之地,不时有一座座教堂在市井小巷中冒出,婚纱和教士的服装也理应是其存在的背景,神圣与凡俗就这样生和谐的共处在自己的世界里。当地人骑着摩托车在小巷中进进出出,而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更难见到的,就是孩子们在街上狭小的空间里踢着足球,简单而愉快。这里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如果仅以此作为那不勒斯的灵魂,不免过于狭小,这里也是那不勒斯的精神所在。安茹伯爵是法国古老的贵族,通过联姻而发展为安茹家族。由于西西里腓德烈二世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与教皇之间的斗争,1266年教皇英诺森四世将安茹王朝的公爵卡洛一世加冕为西西里国王,但实际上只是统治北部。1272年,当时统治那不勒斯的安茹伯爵家族的查尔斯一世(Charles I)下令兴建这座大教堂,与意大利很多教堂一样,那不勒斯大教堂建在一座海王星神庙的废墟上,于1315年建成使用,1456年的地震把大部分摧毁了,之后经过无数次的重建。现在教堂的中殿十分宽大,顶部有华丽的镶嵌装饰,而正立面的哥特式造型,则是19世纪晚期修缉的结果。虽然有尖尖的窗户和塔尖指向天空,但没有哥特式教堂常见的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外表看起来并不复杂。 进入教堂后往右走,经过南面的走廊可以到达建于 17 世纪的巴洛克建筑圣热内罗礼拜堂,这里是那不勒斯宗教生活的中心,礼拜堂祭坛后面保存了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圣热内罗的头骨和几小瓶凝固的血液。他于公元305年在那不勒斯西部的波佐利(Pozzuoli)殉难,传说在他的尸体被运回那不勒斯的时候,那几瓶血都变成了液体。现在每年这里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祈求神迹,希望那几瓶血会再次变成液体,并且把那不勒斯从一切潜在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关于圣热内罗的事迹现在所见的主要来于基督教的传说,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也不确定。对于他在305年的遇难,有两个版本,一是他原被判决被野兽撕扯而死,但因为迫于公众压力而被砍头。被野兽撕扯而死是罗马的一种行刑方式之一,即“判处给野兽”,除此之外还有“判处为角斗士”等,由两个配备了短剑的被判刑的人面对面,搏斗到死,胜利的人还要与另外一个人搏斗。另一种版本是他被扔给野兽时,动物们拒绝吃他;而将他放到火炉时——这也是古罗马时的行刑方式之一——他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最终只能被砍头。圣人的鲜血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是凝固的,只有在9月19日这一天 ,圣血会融化,血融化后通常要持续几天,然后又重新凝固。人们还发现,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圣血不融化,那一年必定会给那不勒斯带来灾难。因而每年的9月19日这一天,人们就会自发的聚集在礼拜堂里,由全城最尊重的主教请出圣血。如果此时圣血是融化的,全城人民就会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如果没有融化,就会觉得是不祥之兆,大难将临,很多虔诚的信徒就会不吃不喝日夜祷告,直到圣血融化为止。虽然在1941年维苏威火山(Vesuvius)爆发时神迹并没有显灵,但当地人相信,这个圣人曾无数次把那不勒斯从灾祸中拯救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