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军最近魔怔了,逢人就问:“世界上真的没有绝对保险的事儿吗”?基本上被问到的人,都会告诉他,有是有的,就是人终有一死啊!听了这个答案,马小军那颗原本就无比脆弱的玻璃心,随时都有碎成一地渣渣的可能。 去年,马小军经人拉拢,一头扎进互联网理财,虽没有一夜暴富,倒也算是提前步入小康。庆幸的是,他成功躲过了e租宝的狂轰乱炸,守住了自己得来不易的点滴财产。 据说,马小军自有一套“马氏投资理论”,他深知自己就是一只理财小白,所以只投那些有房产或者汽车作为抵押物的平台,绝不涉足年化利率高于12%的平台。一路走来,投资还算成功。 但是,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在2015年底投资的某房产抵押平台居然也出事了,平台运营人员都不见踪影了,老板也不知道跑去哪儿了,而更令他烦恼的是,所谓的平台“抵押物”原来是水中捞月,根本就是幌子! 自己好不容易凭借着小心谨慎+一丢丢运气才奔入小康,这稍微一嘚瑟,就不幸被打入了解放前!钱都没了,马小军慌了,总觉得板上钉钉的事儿,怎么还能突然黄了呢?这世上还真没有万无一失的投资么? “抵押物”不是网贷“平安符” 随着问题平台频频被曝光,投资人对于投资渠道的选择也更加谨慎。而在时下热门的P2P领域,有很多平台为了显得靠谱,宣称只做抵押贷,每一个借款项目都有足值抵押物。 而在集资诈骗频发的这段时间,这样的平台也确实更受投资人青睐,业内称之为“抵押物崇拜”。因为大家心里都想着,即使还不上钱了,还可以等着抵押物变现。而大家万万想不到的是,“抵押界”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玄机。 1、抵押分真假 最直接的区分办法是:是否去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抵押手续。以房产为例,真抵押要有他项权证,需到房管局登记,办理抵押手续。一般还是付清全款且红本在手,并且无第三人主张债权。 如果仅仅是将房产证或其他相关证件扫描件放在平台展示,而没有办理抵押手续,就视作假抵押。假抵押的风险在于:没有经过产权登记,抵押房本可以随时挂失然后补办,如果借款人偷偷卖掉房子,那所谓的抵押物也就不存在了。 而且,一旦平台出事,那些“假抵押”房产对于投资人而言只能是看得着却摸不着,因为从法律角度讲,平台或者投资人对这样的抵押物都没有处置权。 2、二次抵押藏玄机 假设借款人将房产抵押给银行获得一笔贷款,但是资金仍有缺口,借款人可再把房产二次抵押给平台再获取一笔贷款。一般而言,通过专业评估,根据评估值是可以进行再次抵押的。事实上,二次抵押风险性跟平台风控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平台风控不够严格,导致掺杂太多水分的抵押物进行了二次抵押,而银行对该房产拥有优先权利,那么平台或投资人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3、抵押率问题 抵押率=贷款本息之和÷抵押物估价×100% 一般而言,国内房产抵押平台的抵押率大概为70%,即房产估值100万,那么平台贷出大约是70万。但房产变现的时候可能还需要缴纳相关税费,如果抵押率过高,导致变现后无法覆盖贷出本息,那最终损失的极有可能还是投资人的钱。 4、混淆抵押和质押 抵押和质押有本质区别。 抵押针对的一般是不动产和特殊的动产例如车、船等,需要到国家相关机构办理抵押手续,以此获得法律上的认可。债权人对抵押物不具有直接处置权,需要与抵押人协商或通过起诉由法院判决后完成抵押物的处置。 质押针对的是主要是动产例如债券、支票等,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质权人就可以直接处置,不需要向法院申请。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平台故意混淆抵押和质押的概念,很容易让投资者低估标的风险。 5、价格变动风险 不管哪种抵押物,都存在价格变动风险。以房产为例,除北上广这种一线大城市房价不存在崩盘的情况,其他城市很难说,假如房价跌破贷款本金,此时借款人违约的话,即使房产变现也无法覆盖贷出本息,那么投资人的资金就很难得到保障。 由此可见,抵押物并不是P2P平台的“护身符”,切不可以为平台业务模式为有抵押就万事大吉。卫士君提醒广大市民,要想安全投资,还是应该谨慎操作。俗话说,天下没有绝对安全的平台,投资没有绝对保险的模式,只有自己不断提升理财技能及防骗意识,才能在投资过程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更多金融防骗知识,请微信搜索关注“金融防骗卫士”【微信公众号:jrws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