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俗语,它们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百科全书》里对俗语的定义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不过,俗语往往有两句,讲究押韵,而我们往往只记住了其中一句。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俗语“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从字面来解释就是,住得远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因为邻居可以相互照顾、扶持,关键时刻能帮助自己。关于这句俗语的出处,有三个出处,一是出在《水浒传》中,“你明日倘或再去做时,带了些钱在身边,也买些酒食与他回礼。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 还有一处出自明·王錂的《春芜记·邂逅》,原文是,“小姐,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他是我们邻舍,就见也何妨。待我接他过来。”咋看两者都是表达了邻居比远方的亲戚更管用。 最后一处是来自元朝秦简夫《东堂老》,“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口偏无信之人”事实上,“远亲不如近邻”还有下半句,“近邻不抵对门。”就是说,邻居之间也有好坏,只有门对门才能真正帮助彼此。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发生一件为了争夺墙基础地界,进而两家打官司的奇闻,即赫赫有名的“六尺巷”故事。一天,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书,亲人要求他利用职权帮忙疏通官场,进而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收到信件后,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带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亲人看了这首诗后,立即明白了。次日,张家来到邻居叶秀才家中,告知会把自己的墙拆掉,后退三尺。 ?叶秀才大为感慨,于是也将墙后退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条百米长的六尺巷子。不难想象,“六尺巷”出现后,张、叶两家任何一方遇到困难时,对方一定会施加援手,这就是“近邻不抵对门。” 参考资料:《中国民间俗语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