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张宝通先生发表了《我给西安都市圈泼点凉水》一文,再度提到“三分咸阳”的学术概念。 我们认为,无论从国家政策、当下趋势以及操作可能性方面,“西咸合并”之说可以止矣。分析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以及当下城镇化发展战略,信号已非常明晰——“合并”已断无可能。 接受现实,不要让不可能的事情干扰视线。双城市民,需要重新认知脚下的区域。 解读:文件有何信号 国家发改委一纸批复,无数人翘首以待的“西安都市圈”尘埃落定。这个批复,也宣告“西咸合并”正式终结。 纲领型文件,意味着方针和政策。批复中明确地指出:“发挥西安辐射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作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要知道,“一体化”不是“行政区合并”。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两座城市融合,是先有“一体化”再有“同城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除福州和西安都市圈外,其它三个都市圈明确“同城化发展”。 ![]() 五大都市圈的发展任务和使命◎制图/城记智库 从这个其中,我们能看到因发展阶段和特点不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要求也不同。 南京都市圈,是国内最早提出的跨省都市圈,实力最强。成都都市圈的几个城市,多年前就已推动“同城化”建设。相对更独立和完善的长株潭三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推进一体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2年西咸两市签订经济一体化协议。因各种因素(行政区划只是之一),“一体化”并不顺利。“同城化”,更多与两城的市民往来关联更多——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所以,国家发改委目标明确: “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 五大都市圈基本情况◎制图/城记智库 都市圈,并非一种概念和口号,它是现代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因此被称为“都市圈元年”。 这个历程,有些类似“实践和理论”关系。城市发展,是实践。到一定程度,需要理论来进行指导和提升。一个城市群,可能拥有多个都市圈——比如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有长株潭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作为“西安都市圈”重要组成城市,西咸已不可能合并。 现实:有些执念该放下 “西安都市圈”获批前,「城记」坚定支持“西咸合并”。 我们曾经发文数十篇,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规划和生活等各个角度,分析“西咸合体”必要性、可能性和相关路径。但是,如今大势和方针非常明确,“合并”已无不可能。 比如,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确需调整要严格程序、充分论证。” 这要求,说得不清楚吗? ![]() 有传闻合并的城市分布图◎制图/城记智库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呼吁十几年“成都模式”和“三分巢湖”下,西安最终结果——仅扩容五百多平方公里(除本属于西安行政辖区的沣东、沣西等)。 我们需要明白几点: 第一,无法合并的不只西咸两城 没错,包括城记众多分析中,一直再提成都、合肥、济南和长春等四座省城,他们实现实质性的扩容。 但是,没有合并城市更多:比如广佛、深莞、长株潭、武鄂和宁镇等。难道,这只是陕西的遗憾?难道,只有陕西遇到阻力?难道,只有陕西没有眼光?难道,只有陕西人民在呼吁? 第二,学术概念不能强加行政要求 无论如何,“三分咸阳”概念来源安徽“三分巢湖”。但是,作为学术概念是否必须要实现? 例子很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将长株潭合并建立“毛泽东城”。还有,被北京和天津包括的河北那块“飞地”,这块土地上的人都希望能跻身直辖市。结果,往往并非想象中能实现。 ![]() 行政区的现实就是如此◎NEWS 对此,我们与张宝通先生商榷,凡事适可而止。我们希望“西咸合体”,但可能不在这个时代。 在这个现实下,若继续将学术的“三分咸阳”概念,不断上升到行政层面,不仅会徒增无谓的烦恼、也会影响既定现实下的双城运作。而且,这还会让更多市民产生误判。时机不对,天籁之声也会成杂音。 随着都市圈时代到来,其它城市“合并传闻”必将销声匿迹,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回归现实,求实务真——我们,是时候重新认知自己:一体化到什么阶段、产业和交通进展如何、机制该如何调整。核心是,我们要思考下一步如何走,而非躺在已证明无法实现的概念上! “今夜我不关心西咸合并,我只想路该怎么走”。 -附件(节选)-
回归现实,西安就是西安,咸阳就是咸阳。而且,西安已“不留空白、全面代管”西咸新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次,陕西省迎来“西安都市圈”政策:希望都有清醒认知,明晰当下形势环境。认清自己,厘清实际问题,制定目标和实现步骤,才能走向下一步。 文=城记智库 聂海峰 ?版权声明:以上部分信息来源公开信息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