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济宁俚语大全》序言 王恩祥 ![]() 济宁,古之任城,早在5000多年前,青帝太昊(伏羲氏)封任姓于此,为我国四个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夏为仍国,商为任国,秦置任城县,汉代以后,历称任城国、任城郡、任城县,至明初洪武18年(公元1385年)后称济宁州。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朝代,古人在自然环境,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一方人文景观。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济宁先民们在风风雨雨的生产活动,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交往中,自然产生的这些风俗俚语,创造了一方水土文化,创造了一方乡土文明。 ![]() 现在,社会的步伐迈进一个新的时代。这些古老文化风俗遗产,逐渐被新的社会文明所替代,逐渐失去当年的活力和风采,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作者收集起来留给将来,让他透过时间的隧道,穿过风雨的洗刷,传到后人的耳朵里。 ![]() 《老济宁俗语大全》收集老济宁方言俚语1093条。 ![]() 老济宁地方俗语的一般用法652条。其中:表示形容、借代的俗语(192)条;形容物体的俗语(84)条;表示时间的名词类俗语(47)条;数词、方位类的俗语(43)条;陈述说明类俗语(96)条;关于女人的称谓俗语(116)。 老济宁地方俗语的其他用法(441)条。其中:带“子”的俗语(68)条;带“巴”“ 巴子”“ 巴巴”的俗语(58)条 ;带“头”“ 头子”的俗语(48)条;带“拉”“ 拉拉”“ 乎” 的俗语(65)条;带“的”“害”“ 得慌”的俗语(62)他;带“劳”“ 连” 和不规则的俗语(24)条;动词类俗语(94) ;老济宁对“死”的称谓 (94)。 ![]() 中国地方语言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高深莫测,浩翰开阔,博大无垠, 山东老济宁先民们在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发明,创造的济宁方言俚语,形成了一方水土文化。在儒家圣坛的流水簿子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任城人王恩祥经30余年潜心收集、记录、探索、归纳、整理,把老济宁先民在劳动生产中交流的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为老济宁非文化遗产保护,为老济宁后胤贤人留点念想。让这些先民的古老音符,大运河水孕育的乡土声音,透过历史的空间,穿越时代隧道,传进我们子孙后昆的耳朵,在千年历史的汗青史记中留下一道微痕。自己这点力所能及的微足不道的努力,实在是沧海一粟,昆仑一草。作者孤闻少见,数一漏万,实不成文,自愧赧颜。实属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敬请诸位先贤达人斧斤砍粉,赐教指导,增补填充,教诲斧正。更使本文增色添彩,丰满完整。 王恩祥 2021年1月30日 ![]() 老济宁俚语大全目录(1094) ![]() 老济宁地方俚语的一般用法(654) 1、表示形容、借代的俚语(193) 2、形容物体的俚语(84) 3、表示时间的名词类俚语(47) 4、数词、方位类的俚语(43) 5、陈述说明类俚语(97) 6、动词类俚语(95) 7、老济宁对“死”的称谓 (95) ![]() 老济宁地方俚语的其他用法(441) 1、关于女人的称谓俚语(116) 2、带“子”的俚语(68) 3、带“巴”“ 巴子”“ 巴巴”的俚语(58) 4、带“头”“ 头子”的俚语(48) 5、带“拉”“ 拉拉”“ 乎” 的俚语(65) 6、带“的”“害”“ 得慌”的俚语(62) 7、带“劳”“ 连” 和不规则的俚语(24) ![]() ![]() 老济宁俗语大全 老济宁地方俗语的一般用法(654) 作者王恩祥; ![]() 1 · 表示形容、借代的俚语(193) 哥鬼,猴期,湖龙,癞呆,冒失,湖弄,麻利,白筛,迂子,登了,黄了,裂了,差了,撒戏,白搭,完味,没望,稀松, 咬口,难缠,拐古,败坏,吃楞,干爪,毛爪,干碗,露味,恶殃,吃毛,人务,斗毛,烧包,充能,卖派,刷瓜,洋兴, 论堆,歇子,东西,玩意,够戗,艮筋,毛包,轻省,包圆,窝鼻,顺溜,呛毛,顺毛,捋毛,薅毛,理毛,贼毛,拔毛, 磨也,稀溜,裂茄,拉倒,翁掉,玛莎,逛游,溜达,散伙,才坏,出坦,怪将,相好,会浓,装憨,革气,麻利,圆宽, 尖谗,下才,夹谷,人吾,崩好,稀好,怪将,哎怪,忒坏,粘于,蝎虎,歪种,孬种,呛期,叨登,搁巴,拙机,马虎, 爷们,乖乖,半熟,生匹,二五,半吊,刁妇,刁民,刁棍,恶棍,恶霸,地痞,裂熊,茄矛,熊毛,黄子,麻鼻;(107) ![]() 攮(堵),达(爹),海(扔掉),断(追赶),毛(不仔细),茅(不成熟),紧(坟地闹鬼),(7) ![]() 拐骨头,败坏头,夹鱼头,搅和头, 意外头,戳哄头,绝户头,耐井人, 甜欢人,败坏人,恶殃人,意外人, 郎当人,才坏人,嘲弄人,习登人, 人屋啥,豆腐汤,两乔儿,罗骨腰, 和稀泥,憨巴子,绿帽子,搁不住, 差不离,麻利利,省油灯,你真恶, 有能耐,不得劲,有毛病,剔溜滑, 内物形,吹不噜,鞋叶跟,户弄穷, 瞎兑活,对鼻子;(38) ![]() ![]() 寡不劳地,寸他去吧,吃不住劲, 地痞恶霸,胡行摆带,席登的慌, 内物形的,娃气子哩,不懂四六, 拉偏梗的,闹家窝子,胡儿马约, 冰死杂凉,恶水拉气,老过门俩, 老橛子头,可擦可擦,越穷越坏, 吃吃拉拉,冒冒失失,户户弄弄, 稀稀溜溜,习习登登,坑坑哧哧;(24) ![]() 摸黑逮老鸹,占面赖四两,白搭一只蜡,穷嘴恶舌头,越穷越孬种,越穷越吃亏,二人同心力,坐板凳头的,毛猴子来了,多吃二两盐,不是省油灯,(11) 二月里乱穿衣,囊一肚子麦糠, 让他们咬去吧, 穷山恶水出刁民,一嘴芝麻粒子牙, 二人抬不过一个理去;(6) ![]() 2 · 形容物体的俚语(84) 山药,长果,蜈蚣,抽抽,勾担, 绿春,石滚,坷拉,土拉,泥巴, 醭土,蚂皮,草驴,儿马,驷牛, 牦牛,老鸹,茅子,卷子,窝窝, 馍馍,白汤,皮锤,雪皮,口水, 盖体,大氅,堂屋,粑粑,路分; 凉凉,茅坑,茅子,屎撅,呃屎, 大便;(36) 坟(墓),达(爹),娘(妈), 林(坟地);(4) ![]() 月老娘,老老地,照照葵,下脖子, 高岗子,坟头子,屎橛子;蝎虎子, 粪箕子,兀桌子,门槛子,料豆子, 口拉水,曲娄全,乌了牛,草鞋底, 结了龟,眼子毛,茅子坑,花脸郎, 坷拉头,泥巴猴,秫秸传,当锢间;(24) ![]() 夜灭瓠子,炖水罐子,山羊羔子, 恶朗珠子,怀鼠狼子,出腰带子, 各拉败子,各了绷子,秫秸迷子, 坷拉头子,泥巴猴子,茅屎橛子, 苹果巴子,郎死岗子,磕碰叉子, 炖水罐子,破毡帽子,张山怪古, 老林疙瘩,老邻四足,(20) ![]() 3 · 表示时间的名词类俚语(47) 门年,过年,后年,根先,马瞻,摸黑,五更,黑揭,半夜,眨眼,鸡叫,赶明,过明,晏门,欠门,天夕,傍黑,亨荒,(18) ![]() 大过明,大过年,大后年,大欠门, 黑龙地,早午景,午景头,清起来, 晌午顶,晌午歪,过晌午,半过晌, 落太阳,喝完汤,马瞻去。(15) ![]() 午景头里,早清起来,太阳落山, 小鸡钻窝,轰天地黑,大会晚上, 大会横杭,晏门横杭,吃晌午饭, 今门哄杭,迷轰迷轰;(11) 小鸡够够了,多满清起来, 吃清起来饭,(3) ![]() 4 · 数词、方位类的俚语(43) 一点点,一嘎嘎,一晃晃,一哈哈, 一梗梗,一寥寥,一丁点,一宁宁, 一哈哈,三五个,十六七,十八九, 七八十,百十个,一千多,百巴子, 千把子,万把子,八月中,十月半, 十成熟,二成丢,一成熟,十成收;(24) ![]() 低份儿,窝合儿,这汪儿,那海儿, 屋当门,当骨间,胳肢窝,(7) 一百郎汪,一两郎汪,万二八千, 半斤八两,黄金万两,日进斗金, 白银黄金,车载斗量,一星半点, 一钱俩钱, 一千多号人,一百郎当个;(12) ![]() 5 · 陈述说明类俚语(97) 时髦,出坦,原是,横量,碍事, 挑拨,戳哄,行好,克服,侍侯, 勃头,回头,好转,打发,送终, 记号,意哩,能耐,本事,坑人, 耍人,迷糊,迷瞪,干月,糊弄, 呕吐,说合,圆宽,根本,潮乎, 哥巴,蝎虎,哥燥,磨叨,利郎, 合劳,饵光,吭哧,里拉,撅手, 刷瓜,窝把,狭窄,谨慎,秀溜, 掂对,喋拉,撵缠,阴套,迂摸, 迂子,道沫,寒蝉,拾倒,整治, 全换,和美;(56) ![]() 闹乱子,倒把子,刀把子,当不住, 说不定,打呼噜,搁不住,不犯雨, 犯不着,自各闹,套出来,阴出来。(12) 黢黑了耳,各也一伙,鲶鱼一伙, 本事能耐,就是这了,多嘴多舌, 丢人现眼,装憨卖傻,假里嘛哈, 装的正好,恶水拉气,慢条撕柳, 吃毛决腚,不懂四六,呵呵捞捞, 吭吭吃吃,哩哩啦啦,磨磨叨叨, 喋喋拉拉,掂对掂对,拾倒拾倒;(21) ![]() 胡罗罗八千,当隔离个郎,出把茄子烂军瓜, 完你的巴巴吹了,高的阴出来了,该怎麽着就怎麽着, 坷拉头也腚迷门;(7) ![]() 6、动词类俚语(95) 中,套,海,扔,偏,豁,倒,断, 追,横,扒,剥,制,闹,蒯,添, 咬(揭发),港(议论), 臧(增加),(19) ![]() 母量,歪歪,躺躺,拐骨,闹哄, 卖派,嘱托,装憨,炫耀,蝎虎, 淘气,鸟儿,踢蹬,习登,笼人, 骗人,吓唬,败坏,抢劫,耪地, 搅货,恶屎,咬人,套人,糙人, 对货,白筛,白扔,制制,借光, 呛气,胡拉,吃拉,麽去,腻外, 摆怀,鼓捣,挑唆,顶土,腻歪, 短路(抢劫);(41) ![]() 份事儿,打嗝雷,打呼噜,娶媳妇, 抡皮锤,麻鼻梁,顶门杠,吵包子, 古古哨,称得慌,炮筒子,死眼子;(12) 说合说合,对活对活,捣鼓捣鼓, 摆怀摆怀,鼓捣鼓捣,搅搅活活, 闹闹哄哄,呛呛气气,忽忽拉拉, 吃吃拉拉,里里稀稀,哩哩啦啦, 踢踢蹬登,嘿嘿虎虎,倒鼓捣鼓, 拉巴孩子,白筛白扔,可草拉巴, 稀松平常,装憨卖傻,(20) ![]() 7、老济宁对“死”的称谓 (95) 崩,薨,卒,殁,亡,死,(6) 疾终,溘逝,厌世,弃养,迁神, 下世,迁化,作古,谢世,升天, 捐躯,牺牲,无常,不在,卒去, 西游,归茔,到家,老了,走了, 去了,毁了,鼻了,完了, 裂 了;(25) ![]() 光荣了,成佛了,圆寂了,少活了, 得闲了,安生了,西行了,晏驾了, 先走了,归西了,下地了,归位了, 升天了,西游了,架云了,睡过了, 平静了,回家了,仙游了,没气了, 刹戏了,壮烈了,成仙了,平安了, 作古了,入宫了,啊迷了,放屁了, 出汗了;(29) ![]() 先祖父,先祖考,先大父,先祖瓮, 先祖母,先祖妣,先大母,先祖姑, 先家姑,先伯父,先叔父,先伯母, 令先妻,令先严,令先慈, 令先夫,(16) ![]() 先考,先严,先父,先母,先妣, 先慈,先夫,先室,先妻,亡妻, 先兄,先师,令兄;(13)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庶民死曰亡, 士人死曰不禄;(5) ![]() ![]() ![]() 老济宁地方俚语的其他用法(441) ![]() ![]() 1、关于女人的称谓俚语(116) 皇娘,额娘,正宫,西宫,东宫。千岁,女王,仙女,宫妃,女士,先生,爱人,对象,姑娘,小姐,千金,妮子,乖乖,巾帼,姐姐,妹妹,闺女,侄女,姑娘,妮儿,女婴,姨娘,姨母,妗子,婶子,婶母,大娘,妈妈,母亲,奶奶,祖母,岳母,姑妈,亲家,表姐,弟妹,表妹,二奶,戏子,妓女,小三,女托,破鞋;(43) ![]() 老佛爷,外祖母,丈母娘,姨奶奶, 姨姥姥,妗姥姥,亲家母,岳伯母, 老嫂子,老婆子,两瓮酒,半边天, 外孙女,老姑娘,侄媳妇,女观音, 女总理,女总统,女厂长,女同志, 女老板,女能人,女同胞,女旗手, 女警察,女村长,女书记,女县长, 女代表,掌柜的,女队长,当家的, 屋里的,那口子,对鼻子,老娘们, 老妈子,女用人,女招待,一支花, 暖脚的,相好的,第三者,放鹰的, 慰安妇,老鸨子,(46) ![]() 女服务员,石榴裙子,出腰带子, 烟花戏子,红桃皇后,兄弟媳妇, 坐板凳头的;(7) 汉朝称夫人,六朝称娘子, 唐朝称内人,宋朝称内贱, 民国称媳妇,宫廷称娘娘, 富人称太太,穷人称老婆, 百姓称掌柜,(9) 奶,妈,娘,姑,姨,嫂,姐,妹,妮,妓,娼;(11) ![]() 2 · 带“子”的俚语(68) 老子,儿子,孙子,小子,板子,抹子,车子,枝子,侄子,墩子,镜子,盒子,黑子,胖子,瘦子,孩子,斧子,父子, 麸子,浮子,管子,罐子,馆子。冠子,椅子,凳子,等子,嗓子,鞋子,蝎子,椅子,舅子,叶子,椰子,空子,孔子, 孟子,凿子,枣子,铲子,勺子,哨子,妹子,梅子,糜子,被子,杯子,被子,袜子,娃子,帽子,鼻子,篦子,秕子, 头子,戏子,席子,喜子,虫子,铳子,带子,迂子,镜子,瓶子,苏子,粟子,梳子,竖子; ![]() 3· 带“巴”“ 巴子”“ 巴巴”的俚语(58) 撕巴,拉巴,掖巴,捏巴,拽巴,洗巴,小巴,皱巴,揉巴,出巴,憨巴,瘦巴;(12) 瘸巴子,傻巴子,憨巴子,结巴子, 团巴子,卷巴子,粘巴子,撸巴子, 瘦巴子,鸡巴子,歪巴子,撮巴子; 握巴子,捏巴子,摁巴子,掐巴子;(16) ![]() 弄巴弄巴,打巴打巴,焊巴焊巴, 写巴写巴,撮巴撮巴,拽巴拽巴, 薅巴薅巴,掖巴掖巴,拉巴拉巴, 砸巴砸巴,量巴量巴,看巴看巴, 撕巴撕巴,洗巴洗巴,浣巴浣巴, 收巴收巴,捏巴捏巴,算巴算巴,(18) ![]() 结结巴巴,皱皱巴巴,出出巴巴, 撮撮巴巴,松松巴巴,楞楞巴巴, 傻傻巴巴,憨憨巴巴,窄窄巴巴, 瞎瞎巴巴,烂烂巴巴,格格巴巴,(12) ![]() 4 · 带“头”“ 头子”的俚语(48) 吃头,喝头,盼头,看头,想头, 活头,领头,零头,摸头,拿头, 唱头,苍头,砍头,看头;尝头, 插头,玩头,查头,缠头,恋头, 去头,槽头;(22) ![]() 指望头,研究头,思考头,琢磨头, 才思头,麻烦头,拾掇头,砍吧头, 离娄头,摆坏头,尼莫头,才思头, 来歪头,团膜头,(14) 萝卜头子,干粮头子,粉笔头子, 坷拉头子,石头头子,砖头头子, 毡帽头子,鸡巴头子,木头头子, 草鱼头子,地瓜头子,馍馍头子;(12) ![]() 5 · 带“拉”“ 拉拉”“ 乎” 的俚语(65) 吃拉,喝拉,完拉,不拉,糊拉,开拉,关啦,数拉,划拉,摆拉,挂拉,哗拉,扔拉,去拉,走拉,海拉,还拉,给拉,碰拉,海拉,拖拉,离拉,嗤拉,烦拉;(24) ![]() 吃吃拉拉,呼呼拉拉,数数拉拉, 花花拉拉,呱呱拉拉,稀稀拉拉, 横横拉拉,哩哩啦啦,爹爹啦啦; 水水拉拉(10) ![]() 烂乎,胖乎,黏乎,热乎,近乎, 远乎,软乎,温乎,匀乎,辣乎, 甜乎,凉乎,迷乎,晕乎,稀乎, 马乎,在乎;(17) ![]() 潮潮呼呼,湿湿乎乎,绵绵乎乎, 热热乎乎,近近乎乎,温温乎乎, 软软乎乎,硬硬乎乎,甜甜乎乎, 辣辣乎乎,酸酸乎乎,迷迷糊糊, 烂烂乎乎,憨憨乎乎,(14) ![]() 6 · 带“的”“害”“ 得慌”的俚语(62) 白煞的,黑缠的,厚敦的,甜滋的, 酸流的,苦隐的,坡流的,咸滋的, 薄流的,辣乎的,圆流的,轻省的, 马溜的,机灵的,热闹的,慢游的, 刷瓜的,快当的,稠乎的,稀溜的, 亮堂的,(21) ![]() 绿不莹的,紫不流的,黄歪歪的, 寡不劳的,马利利的,轻不省的, 笑不盈得,酸不溜的,黑不缠的, 麻不林的,苦不隐的,滑不溜的, 稠了糊的;(13) ![]() 害眼,害臊,害羞,害怕,害愁, 害热,害痛,害饿,害冷。 害人,害病,害渴;(12) 渴得慌,晒的慌,饿得慌,痛得慌, 想得慌,恨得慌,愁得慌,闷得慌, 烦得慌,急得慌,(10) 席登得慌,寂寞得慌,干月得慌, 意外的慌,央心的荒; 烦躁的荒;(6) ![]() 7· · 带“劳”“ 连” 和不规则的俚语(24) 关劳你屋里,扔劳门外头,扔劳你河里,当劳河那边,弄劳嘴里沙了, 撒劳地上水了,(6) 我连书看完了,我连衣服晒干了, 他连书还我了,我连他揍哭了; 他连我的玩意弄坏了(5) 剔亮,焦干,焦黄,喷香,北苦, 须青,须紫,须绿,黢黑, 生疼,崩硬,拧薄,剔滑;(13) ![]() ![]() ![]() ![]() ![]() 《老济宁俚语大全》后记 王恩祥 ![]() 中国地方语言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高深莫测,浩翰开阔,博大无垠, 山东老济宁先民们在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发明,创造的济宁方言俚语,形成了一方水土文化。在儒家圣坛的流水簿子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任城人王恩祥经30余年潜心收集、记录、探索、归纳、整理,把老济宁先民在劳动生产中交流的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为老济宁非文化遗产保护,为老济宁后胤贤人留点念想。让这些先民的古老音符,大运河水孕育的乡土声音,透过历史的空间,穿越时代隧道,传进我们子孙后昆的耳朵,在千年历史的汗青史记中留下一道微痕。自己这点力所能及的微足不道的努力,实在是沧海一粟,昆仑一草。作者孤闻少见,数一漏万,实不成文,自愧赧颜。实属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敬请诸位先贤达人斧斤砍粉,赐教指导,增补填充,教诲斧正。更使本文增色添彩,丰满完整。 版权作者归圣域黔首王恩祥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 ![]() 王恩祥原创收集于1985年3月至2010年3月 整理于2020年3月6日发表2021年1月30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