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民间谚语,它们通常都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言简意赅,能瞬间穿透人心。有些时候讲一大通道理,还不如说一句谚语来得简洁痛快。 民间谚语都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它是一种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一般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敦煌民间谚语,历史悠久。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朝廷将甘肃56州县的2405户人移民到敦煌屯垦。大批移民的到来,不仅使荒芜的敦煌变为绿洲沃野,也带来了各州县的地方习俗和地方文化。随着各区域文化传统的交流融合,敦煌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敦煌谚语。 敦煌民间谚语是在敦煌独特的人文环境中诞生的,接受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处处彰显着独特神韵和地域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许多民谚用本地土话读起来妙趣横生、朗朗上口。敦煌民间谚语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也有四五句的。敦煌民间谚语内容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立夏种棉花,有树无疙瘩”。 有的是气候谚语,如“头九二九关门闭守,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精尻子娃娃拍手,七九鸭子八九雁,九九犁耧满地转”;有的属于生活常识谚语,如“太阳落山满天红,明天必定天气晴”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除此,小编在翻阅资料时发现,《敦煌出土回鹘语谚》十分精彩。回鹘曾在敦煌为中心的河西地区活动过,敦煌文化在回鹘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敦煌出土的回鹘谚语有:“宽松的衣服不易穿破,有益的智慧不会消失。”“黄色的金不如黑色的锅,白色的银不如充实的碗。”“鹅鸭之雏生来就会找水,大臣之子生来就有学问。” 从上述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回鹘人的谚语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用词生动、语言朴实,形象鲜明,而且活泼风趣。敦煌出土文献中所见的回鹘语谚语不仅在形式上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在内容上也为后世所继承。 除此,敦煌还流传着许多好玩的民间俚语,如:绑着娃娃,好挨打。扫帚顶门,尽是头。大风里吃炒面,难开口。狗咬猪尿泡,空喜欢。歪嘴子吹灯,一股邪气。筛子饮驴,空尽心。半夜里张嘴,枉打哈欠。鼻梁上行车,走投无路。飞机上放屁,响得高。裤裆里放屁,两岔子。蚂蚁放屁,小气。 非遗传承人展播 舟曲社火之张马安 张马安,男,汉族,生于1976年,舟曲县城关镇北关村人。自幼喜爱社火,2015年创办舟曲民俗文化艺术团,2016年春节组织表演了大型社火文化节目,2018年正月,组织200人的社火在新区体育场专题表演,得到了广大观众、嘉宾的赞扬和好评。现为甘南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舟曲社火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 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