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些设备没了,就再也没有见过。有些记忆已经模糊,却永远忘不了那些年的机房布线... 记得那些年机房里最壮观的就是走线架上成捆的信号线... 尤其是交换机房,第一次进去时简直叹为观止... 直到自己去布线时,才知道2M头有多么难做,放线有多么辛苦… 曾经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拿着地板吸将防静电板一块块揭开,感觉像是揭开一个个谜底,只是跳下去放完线后总会被搞得蓬头垢面灰头土脸... 老司机总是唠叨,扎带一定要剪平整,不留毛刺,松紧适度,间距均匀… 走线架上的线缆要绑成矩形... 转弯处应圆滑,圆滑,圆滑… 留余量… 不能交叉,标签整齐,转弯半径应不小于4cm... 拐弯处不应过紧或互相缠绕… 尾纤连接点应干净,无灰尘,未使用的光纤头和光口要盖上保护帽... 电源线、接地线及信号线应分开布放… 最痛苦的就是电源线,又粗又重,要绑扎整齐、平滑实在不容易… 还有压铜鼻子,包裹绝缘胶布,套上弹簧垫,拧紧,拧紧… 不过,以上图片仅是开胃菜,现在让我们来见识见识电信业最最古老的机房布线... 仔细一看,这些线缆全采用蜡线捆扎。 最早的蜡线是用蜡浸渍过的棉或麻线,曾广泛应用于电信、航空航天等行业。 蜡线捆扎有多种方法,捆绑起来像针线活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不过,现在这些技术已经很少用了,几乎失传。 尽管通信技术已飞速发展几十年,机房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布线了,但这些古老的图片依然美得窒息,仿佛在传达着电信业曾经的辉煌与骄傲。 看完这些最最古老的布线,再和现代机房布线比较一下,你有何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