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侯文杰 邀请锦州市文史专家、学者讲述锦州历史上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欢迎。本期由锦州师专中文系古典文学、国学研究教授张亚新讲述耶律楚材,他是在锦州这片热土上长大的一位“奇才”。 锦州,耶律楚材长大的地方耶律楚材,契丹贵族皇族后裔,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父亲是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生于公元1190年,去世于公元1244年。 据史料记载,耶律楚材两岁(另有三岁之说),父亲去世,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在锦州,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学习汉籍,精通汉文,为日后成就大业打下坚实文化基础。 忽必烈曾经问群臣:“南朝(宋)和北朝(元)的宰相,哪一个最贤明?”这句话带有深层含义,但更多的是在问宋朝的人才有几多,于是王积翁回答:“北方宰相中最贤能的是耶律楚材,南方宰相中最贤明的是文天祥。”王积翁是宋降臣,他这么说,其实是在提醒忽必烈不要杀死文天祥。也可见在王积翁心里耶律楚材才能非凡。 谥号文正与范仲淹、曾国藩齐名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宋朝的范仲淹、清朝的曾国藩,而耶律楚材就是其中一位。 《元史》卷一四六“列传”第三十三《耶律楚材传》比较详细记载了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耶律楚材是一个极为有才干之人,史料记载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他从小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学,三教九流,无不精通。是蒙古国杰出的政治家、宰相,他对蒙古国的影响极深,甚至到他去世之时,许多蒙古人都哀伤至极,谥号还是用的极为珍贵的“文正”二字。 高度汉化成“汉化辽贵族” 耶律楚材是一个契丹贵族,却是一个“汉化的辽贵族”。可以说,他的一切成就、他的一切声名,甚至他这个人的成功,都来源于他本身的高度汉化。 辽朝在与宋朝的不断征战中,逐渐被汉化,特别是辽朝的皇族是受中原文化影响最深远之人。耶律楚材是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而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北宋文化的人之一,对中原文化很是推崇,甚至曾经在辽朝动乱之时,逃到中原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他留下的家族传统,便是让后辈学习汉族文化。耶律楚材从小是受汉族文化教导长大的,读书识礼,就像是一个汉族书香世家。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耶律楚材自然亲近儒家文化,他的治国之道,很多时候都是仿照汉族,依据儒家的治国方法施行的。 早先耶律楚材在金国为官,任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后来蒙古国进攻金朝,攻占燕京之后,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的招安下,于元太祖十年,归降蒙古,投到成吉思汗帐下,随太祖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占卜星象,兼行医术。此后随他南征北战,深受信任。 史料记载:“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窝阔台登基,耶律楚材受到重用,参与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治国之策得以实施。他帮助窝阔台,逐渐建立起一个日趋完整的国度,完成了从部落政权到国家的过渡。如奏请军民分治;反对以汉地为牧场,设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印儒家典籍,渐兴文教;重用儒士,倡导儒学,施用儒术,修建孔子像,开办学校,建立了国子学,用封建文化教育民众;恢复科举,开科取士;废止屠城旧制等。对于“汉地”(指原金朝管辖的北方农业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恢复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元代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 窝阔台汗死,乃马真皇后称制,宠信回回人奥都剌合蛮等,耶律楚材受到排挤,抑郁而死。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成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第一人 耶律楚材崇信佛教,多与僧人往来。他曾经说:“以吾夫子之道治天下,以吾佛之教治一心,天下之能事毕矣。”《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从未见有此种气象。”他渴求思想上的皈依、行动上的儒家的济世安民。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庚午元历》、《皇极经世义》、《五星秘语》、《先知大数》等书。耶律楚材在封建时代的著作中一直被视为“名臣”。清朝乾隆皇帝曾下令在北京西郊瓮山脚下(今颐和园内)为耶律楚材立祠以示纪念,至今该祠尚存。由此可见,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纪中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学者、优秀宰相。耶律楚材博览群书,文采斐然,美髯宏声,气度不凡。他治国理政智慧超群,他公平正直敢说敢为,他为人谦逊不较私仇,他主张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深得太祖成吉思汗和太宗窝阔台信任。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他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他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他保护人才,深谙“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的深层原理,提出恢复科举取士,招揽了大量的人才;他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他的一系列革故鼎新措施,使得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从锦州走出来的耶律楚材,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 主讲人:张亚新 锦州师专中文系古典文学、国学研究教授,曾任锦州师专党委宣传部部长、中文系主任。现任锦州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兼任秘书长,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锦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海·锦州大讲堂》特聘专家,渤海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锦州市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讲师。中国蒙特梭利协会3—6岁幼儿教育认证讲师。 本期人物:耶律楚材 讲座时间:5月24日下午2点 讲座地点:锦州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