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是平凡的一年,对于全世界来说这都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随着全球经济遭遇冲击,是时候该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制造的前途究竟在哪? 可能对于曾生活在80年代的人来说,日货对中国每个家庭都再熟悉不过,从电视机、电冰箱、电子琴,再到熨斗、洗衣机、录音机、录像机、手表,在那个“日本制造”已经成为了品质象征的年代里,国货曾陷入过很长时间的低迷状态。 其实总体上来说,不光对于日货,国人对所有外国货的感情都是又恨又爱,很好理解,外国人的东西越好用,我们就越不服气,为什么国货不能达到外国货的标准。 在那些年,索尼的电视机、录音机,佳能、尼康的照相机,包括卡西欧、西铁城的手表,无不让我们惊叹于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 在80年代,北京的大街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穿着T恤衫,瘦身短裤,戴着蛤蟆镜,烫着爆炸头,还要拎着一个夏普或三洋的双喇叭录音机,里面放着迪斯科舞曲,在那个年代这是典型的不良青年,或者说是典型的时髦青年。 90年代,任天堂的红白机又开始走进了大部分中国家庭,当然红白机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可没让任天堂赚到什么钱,从游戏机到游戏卡带都是盗版,反而是让“小霸王”红极一时。 在2000年以后,许多家庭又开始有了小轿车,尽管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更早,但日系车很快凭借着它良好的性能,出色的可靠性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日系车省油,皮实,不爱出毛病,这符合当时的市场需求。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节目《观复都嘟》当中就讲自己过去西藏旅游的一次经历,当时一共去了5辆车,一辆奔驰,四辆丰田,考虑到马老师的乘坐舒适性问题,大伙让马老师坐奔驰,其他人坐丰田,最后在海拔3700米的位置,奔驰车没了动力,抛锚在原地,而几辆丰田车却没有任何问题。 可见在极端环境下,日系车的表现更值得信赖,在川藏线上大部分跑着的车都是丰田陆地巡洋舰和丰田霸道,藏民不了解所谓的什么丰田,只知道“牛头牌”的汽车能跑。 马未都就如此评价过日本制造业:“我欣赏日本工匠敬业和认真的匠人精神,他们总能够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这是他们的产品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重要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今天早已今非昔比,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终于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劳动力多的优势成为了中国企业发展腾飞的基石。 借助着巨大的人口红利,我们把“MADE IN CHINA”做到了全世界,在这些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国人腰包鼓了我们出国旅游的时候便常常挥金如土,在国外奢侈品点里像买大白菜一样疯狂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托运到国内。到家之后仔细一看,这些异国他乡的奢侈品上面清晰的刻印着“MADE IN CHINA”。 今天说起来这是个段子,是个笑话,其实这背后也说明着一些问题,日货也好,欧洲一些奢侈品牌也好,他们很长时间成为了全世界质量、品质、以及品味的标杆。而国货在许多年前一直留给我们一个固有印象,那就是制作工艺粗糙,缺乏设计感和档次感,国产品牌仿佛成为了廉价的代名词。 这种固有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扭转,尽管如今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人们对于“中国制造”的传统观念却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生产的产品更多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满足于它的实用需求,很少会对它的细节和一些外形配色方面进行考究,更不会关注到一些文化承载的功能。 一个民族品牌如果能够在众多世界豪强当中脱颖而出,肯定要开垦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一个重要问题是“什么能代表中国”。 其实在流行文化当中我们也看到了相似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北京的潮人们已经开始从“全民匡威”的热潮中抽身,投入到“全民回力”的浪潮当中,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国货回潮”,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做过一个大型的专题节目叫做《国货的前世今生》,去年参加过《乐队的夏天》的彭磊和庞宽也作为受访者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国货情怀。 当年轻而时尚的俊男美女们脚上踏着回力牌球鞋、上身穿着海魂衫,下身穿着蓝白条的运动裤,时尚终归还是和民族固有文化之间形成了发酵。 马未都先生曾说过:“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今天我们的产品需要解决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改变民众对于我们产品信任度的问题,我们如何让国人认可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认可我们的国产品牌产品的质量,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现阶段比较重要的问题”。 从这点上来说,劳士顿有着让全国消费者选择它的优越基础,尤其是在全国经济遭遇打击的特殊阶段,我们战胜了疫情,战胜了短暂的经济危机,等待我们的应该是品质更好的中国制造。然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工匠要认真对待我们的手中的产品。 |
¥5000000
¥1888000
¥5200000
¥5200000
¥3018300
¥2280000
¥3018300
¥3018300
¥6800000
¥6800000
¥5560000
¥5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