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腕表圈,劳力士的迪通拿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保罗纽曼迪通拿更是极具收藏价值,一旦现身拍卖都能取得不错的表现。我们都知道,帝舵是劳力士的“小弟”,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帝舵也有“迪通拿”。 上图的腕表看起来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劳力士的迪通拿,,但表盘上清晰的盾牌标志又告诉你这是一只帝舵表。当然,细看的话还是很容易看出这款腕表和劳力士迪通拿的区别的,三眼计时的布局不同,多了日历窗等等。这款帝舵被收藏家称为“Big Block”(大块头),也有部分表友称之为“小迪通拿”。 在帝舵的计时码表历史上,“Big Block”(大块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1976年,帝舵表推出第三个计时腕表系列——帝舵PRINCE OYSTERDATE “BIG BLOCK”,令品牌掀起一场小革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Big Block”(大块头)腕表是帝舵表史上首款配备自动上链机芯的计时腕表。除表名Prince Oysterdate 外,不少人亦根据表盘所示的标记,把此表称作“AUTOMATIC CHRONO TIME”(自动计时)或“CHRONO TIME”(计时)。 “Big Block”(大块头)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要安装自动上链机芯的摆陀,表壳变得更厚,因此收藏界起了这个绰号。“Big Block”(大块头)备有不同的表盘设计,但总的来说可见到两个美学趋势:一是取材自先前两个系列的表盘设计精髓,部分收藏家称之为“Exotic”(异国风情,见上图);另一特色则常见于产品目录,强调表盘和计时盘的鲜明对比,例如是黑配白或银配白的组合。而我所说的酷似“迪通拿”的属于后者。 不过,不管哪种“Big Block”(大块头)均装配了Valjoux 7750型号机芯。其直径为30.4毫米或13法分,与Valjoux 234型号手动上链机芯相同,但厚度则较后者增加1.5毫米,并具有每小时 28,800 次的摆动频率,今天看来这个频率很普通,但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不过,由于这枚新机芯的结构有所不同,表盘亦经重新排列(在这之前的计时表可参考花脸猫),包括增设小时计时盘;把整组计时盘移至表盘左侧,并将日历窗改设于3点钟位置。当时,气泡日历窗有浓厚的劳力士风格。 事实上,不只日历窗,腕表上还有很多地方带有劳力士元素。表盘上有“OYSTERDATE”字样。外壳和上链表冠上依然刻有劳力士标志。直到1989年,型号79100列入产品目录,取代了9400,表带扣从那时开始便刻有帝舵的标志。但真正的蚝式钢表带不再刻有劳力士标志,改刻上帝舵表标志是从1992年开始的。 直到劳力士Deepsea Sea-Dweller(鬼王)问世前,“Big Block”(大块头)一直都是威尔斯多夫集团表壳最大的腕表。这款腕表配备的表圈有三种不同类型:精钢测速计、塑料测速计和带有小时标记的旋转表圈。 现在的帝舵已经开始走自主路线,近些年可谓是风头强劲,佳作频出,而这些佳作多是从历史表款中汲取的灵感。而计时码表方面,帝舵已经出“花脸猫”,希望有一天帝舵也能复刻“Big Block”(大块头)。至于“Big Block”(大块头)的价格,在佳士得上已售的表款中基本在30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而ebay上最少也要3万人民币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