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春节近在眼前,外国人又来凑热闹了。 之前,Dior出的猴和鸡惨遭嘲笑,今年的狗主题有了进步。阿玛尼每年出生肖粉饼,今年至少外壳的“福”字不丑了。 然而老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春节档的热门是Dolce&Gabbana。即使你已经习惯了他们家大红大绿的传统色调,恐怕也没想到会遇到一只穿军阀制服的狗。 闯进这个圈子的还有潮牌VANS,这几年他们出了绣花鞋,起名为“Qipao旗袍”,粉色款基本及格,黑色和大红款,中国人就背后发凉了。 三个月前在上海举办的维多利亚秘密大秀也是勇气可嘉。超模身披薄纱,脚踩长靴,绘满蓝白青花图案。热情火辣的大长腿超模,与清秀温婉的青花瓷,只能各说各话。 比起去年,维密已经是下过苦功了。巴黎那次,超模Elsa Hosk腰间缠着一条“中国龙”昂然开场,像是走来了唐人街舞龙舞狮队。 居住在美国洛杉矶的自由撰稿人Helin Jung曾针对维密撰写文章,她觉得这是一种“文化挪用”。在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将一些符号性的元素进行表面上的“挪用”,制造一种“异域风情”,脱离了中国文化本身。 /// 不管过了多少年,不论东西方人都不可能真正懂得异域文化。将近一千年前,欧洲人听马可·波罗讲中国,口口相传叠加记忆的失真,还拌上了个人想象。 20世纪初,梅兰芳访美轰动,黄柳霜成为第一个华裔好莱坞明星,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来自唐人街、华裔移民,他们以为改变口味的中餐、广东话,就是中国。 即使是在富有、便捷、资讯发达的今天,西方人尝试的东方风情仍然是脸谱化的。中国人对西方的理解同样困难,比如中国人往往认为奢侈品意味着价格昂贵,不容易感受到他们对手工艺的虔诚。 2017年,国内一部由非专业人士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手艺》获得了高达8.9的豆瓣评分。主创们前往国内的许多个“穷乡僻壤”,拍摄那些濒临失传的手工艺。 新疆的妇女们一针一线绣出色彩艳丽的毡毯,西藏一位名叫土旦的工匠,用一整张铜片敲打出生动的佛像,不用焊接;贵州白兴村的一位老大娘,用枫蜡染出令人震撼的华美画面;在云南西双版纳,村里还有最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会做油纸伞…… 西方人对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造就了今天闻名于世的很多品牌。专栏作家王迩淞在《奢侈态度》一书中讲了一段传奇故事。Chanel多年来用到一种特别的织带,与时装的质地浑然一体,又有自己独特的美感和韵律,如同衣服的亲生女儿。 原来,Chanel多年来一直定期把时装面料送到巴黎郊外,请一位老奶奶专门手工编织。老人将面料经纬线拆开,用一种自制的织布机,将其纺织成生机勃勃的美丽织带。几十年如一日,直到去世。 高级钟表和珠宝更是一个依赖手工技艺的世界。很多大师的工作室保持着小作坊的状态,他们双手粗糙,日复一日将体温传递给那些钻石、宝石和金属,他们的工具被磨出了光亮,退休时把那张陪伴自己几十年的木质工作台带回家。 蜻蜓纤细的身体镶满红宝石,没有缝隙、看不到金属支架,这种只能通过手工操作的隐密式镶嵌技术是梵克雅宝独家专利,经历将近一个世纪,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掐丝珐琅在高级制表领域是一个非常挑战的技术。工艺大师们要用发丝般纤细的金丝,在表盘上勾勒出复杂生动的图案,再将不同颜色的珐琅粉填充进小格子里,高温烧制多次,方能呈现出鲜艳、生动、温润的表面。 这些身怀绝技的大师,平时的生活状态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们按时上下班,热爱音乐和美食,住在山谷里的小镇上,亲戚朋友世世代代都做相关的行业。 对工艺的虔诚是这一切流传到今天的原因。欧洲也曾经历战火、分裂,很多城市曾经被夷为平地,令人感佩的是,他们仍然坚持从废墟里找到祖先传承下来的无价之宝。 /// 当爱马仕为与中国设计师蒋琼耳合作推出品牌——“上下”的时候,有人惊讶于“上下”的简洁素雅,似与“奢侈”无关。“上下”的作品中,有牧民手工制作的羊毡毯,手工艺人用竹丝编制的茶具。 上下和爱马仕,多年来一直在做寻访民间手工艺、手工艺人的工作,很多作品看上去是朴实无华的,这与大众对“奢侈”的理解有多么不同。 今天我们不断被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中国最有可能成为奢侈品的是什么? 中国人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自古不缺精湛的手工技艺,从宫廷到民间。在今天,与其关心什么“中国奢侈品”这种无聊的概念,不如关注那些快要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就是一幅地图,手艺世代相传,而今天的手艺人很多仍然生活在贫困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闭塞、清苦。 云南大理是白族聚居区,一千多年历史的扎染在这里也被称为白族扎染,古书里还有“扎缬”或“绞缬”之称。手工艺人用纱、线、绳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操作,再浸入板蓝根制成的蓝色染料。染料不能浸透被扎紧的部分,于是留下白色的纹路,展开是美丽的图案。 千变万化,有韵律又不失浪漫自由,手工扎染的美是机械无法实现的。这是耐心、经验的艺术,需要熟练的手工艺和想像力。一位优秀的手工艺人,往往能掌握几种乃至十几种独家的图案花纹,既有祖传的技法,又融入手艺人的个性和灵感。2006年,扎染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三十出头的杨春燕是云南大理周城人,扎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也目睹了很多长辈阿妈做扎染累到眼花背驼,也没能改变生活的困窘。 然而在外出打工十年之后,杨春燕仍然回到家乡做起了扎染。一开始是舍不得两个儿子成为留守儿童,后来,她接触到一个叫作“唯爱工坊·妈妈制造”的公益项目。 多年来,扎染只是一种廉价的土布,没有人懂得讲故事,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无人问津。国内第三大电商唯品会发起了一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扎染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唯品会邀请设计师,对扎染土布展开设计,展现其自然美感,同时又有实用性,成为更多人接受的商品。如此呈现出来的是凤求凰、蝴蝶泉,以及星盘图案的扎染围巾。 整个公益项目包括很多环节,第一步是在各个地区建设“唯爱妈妈制造合作社”,对那些掌握非遗技艺的贫困妈妈们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二步,联合张肇达、蒋熙、Petros、JEVO大君等知名设计师,对扎染、盘绣、蜡染等多种非遗手工艺完成重新设计构建。最后,唯品会免费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商品质检、线上营销运营、物流配送等支持。 新疆和田的波斯图案圆丝毯、湖南湘西的苗绣项链,来自贵州织金县的蜡染巴拿马礼帽……这些产品在“唯爱工坊”电商扶贫频道上对产品进行零利润售卖,专场销售所得全部用于帮助这些贫困妈妈们。 贫瘠山村里的妈妈们可以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用自己祖传的技术赢得收入和尊严,另一方面,唯品会3亿用户中有80%是女性,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她们,都能接触到这些美丽的作品,它们如此特别,不会撞衫。 很多人面对这些作品唏嘘不已,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厚的传统手工艺宝藏。古代帝王下葬时会穿上极尽精美的金缕玉衣;几个世纪前,中国民间用来防水的漆器工艺传到日本,被日本人做成艺术品,进入各大博物馆。 曾有中国设计师感叹,中国人每天使用的筷子印证了极简的哲学,胜过许多今天的大师作品。比起奢靡浪费,真正宝贵的东西我们也有,只是藏在深山。是时候找找我们压箱底的宝贝了。 |
¥5000000
¥1888000
¥5200000
¥5200000
¥3018300
¥2280000
¥3018300
¥3018300
¥6800000
¥6800000
¥5560000
¥5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