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有朋友建议我写一篇时尚类“书”的推荐,我一直拒绝。虽然爱读些什么,但不表示我可以站在某个高度跟大家夸夸其谈。而且看书这事,全凭个人兴趣,只要你感兴趣,一定会遇到你该读的那些文字, 别人推荐与否无关紧要。#我还真的是宿命论者# 但时尚这事吧,刻板印象是肤浅来着,很多人看几张美图,就觉得那是时尚的全部了;很多人会穿衣服,就觉得很懂时尚,在我看来,我们了解的只是皮毛,这明明就是门很有意思的学问。 我不是科班出身,全凭一腔热情去摸索,没立场没能力做书荐,那天去诚品逛了一下,穿过人山人海,想找些时尚类的书,才有了写这篇分享的想法。想来,肯定有人跟我一样,看到“时尚”这词,就走不动道,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如此,我也是可以代表一部分声音做些推荐吧。(预计会分5篇来完成第一轮分享) “ 我读过的
<说穿>, 作者于晓丹,一位专业的翻译家和小说家,翻译过《洛丽塔》、《菲雅尔塔的春天》,著有长篇小说《1980的情人》,以及专栏文章集《内秀》《我的纽约香色行》等。同时她也是一位设计师,在纽约做内衣设计,创办了自己的独立内衣品牌,Emily Yu. 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这位设计师,看了一些她的访谈,我感觉她为人真的很酷,完全没有设计师的矫情,但却有设计师必备的感性。 在文学与设计之间跨界的她,却不认为自己成功。她说:经常有人劝她,你要么好好写小说,要么好好做翻译,要么就专心你的内衣设计,你这样子,会落得三头不讨好。有时候,她自己也有些愧疚,试想自己专心写作的样子,也许出书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很多,或者设计工作也会有更大的天地。但她自己说:“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做到了自得其乐,尽兴而作。”(而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了,这一点,能做到其实特别难,追随自己的心意,从来都不容易) 我读到她对后来者(想进入时尚圈,做设计,做跨界等)的建议,我不禁笑出声了,好实际又太实在。
说的真好啊,毫无鸡汤和虚情假意。就像鲁迅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是好东西,现实就是这么真实,我也渐渐感受到) 于晓丹的设计作品 我当初在书店,翻看了这本书的第一页,就决定买下来——应该不仅仅是内容吸引我,而是她的文字表现形式,一种将思考融入生活故事中的方式。直白点说,就是有干货且具可读性。 作为一位在纽约打拼十几年的设计师,在创立自己的内衣品牌前,于晓丹曾供职于纽约最古老的私人内衣公司,还为“维多利亚的秘密”和婚纱女王Vera Wang提供过设计,所以她站在时尚圈内,融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用在我看来,有趣的文字,满足我们时尚圈外人的好奇心。 <说穿>中有她个人的经验:她说起自己在巴黎逛Le Bon Marché 顶楼针线柜台的乐趣,描绘她一度就职过的内衣公司里,有两扇明亮玻璃的打样车间,文字细腻,令人身临其境。 从这些珍贵的个人经验中,她得以窥探时尚圈内秘辛,其中,她解读的时尚从业者疯狂跳槽的原因,印证了近来各奢侈品公司设计师频频远走高飞的部分原因。(从Alexander Wang 离职 Balenciaga,到 Raf Simons 离职 Dior,再到 Alber Elbaz离职 Lanvin,我相信你会像我一样,想一探究竟) 她探讨广大时尚博主如何上位,如何受人追捧,在当下这个“博主”遍天,“网红”上位的年代,读一读这些,再应景不过。 除了这些对一段时尚历史的独特记录,她带我们深入的了解时尚产业里的运转方式,一件内衣的产地标签背后,也许有一个反映政治,经济,甚至国人情感的故事,而Outlets里廉价品牌商品背后隐藏的,也许是资本操作市场的真相。 是啊,时尚本就是商业,我在网上读到一位读者Fanjie的一段话:
读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于晓丹想表达的绝非衣服,配饰——穿,而是她看到的时尚产业的内核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说穿。(非常有趣,得益于她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充分的保持故事性) 我选了一小段我印象很深的内容分享,我很佩服她所选择的视角,以及她的观点给我们读者留下的思考。
所以,垃圾,你也要吗? “文中有趣的观点很多,大家感兴趣可以读一读” “ 我买过的
买这本<时尚衣橱>,全因为作者。因为光看书名的话,是我绝不会买的一类书。 放大叔一张帅照。Tim Gunn, 大家应该蛮熟悉的吧。看过Project Runway 的朋友应该不陌生,他是节目中选手们的Mentor。之所以备受尊重和信服,是源于他的履历,他曾是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的时装设计系主任,后又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公司Liz Claiborne的创意总监。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Make it Work, 已成为他经典标语。 他最常以Suits形象示人,在Project Runway节目中,探访住在海边的选手时,即使在沙滩上也穿着西装。 所以在《爸爸老妈浪漫史》中饰演Barney的专属西装定制师,简直本色演出,再适合不过。 大叔慈眉善目的,但凡涉及专业领域,又非常严谨专注。 Advocate杂志称他为“实境电视节目中头脑最清楚的人”。(国内的真人秀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浮夸,你们都懂)Entertainment Weekly 赞誉他是时尚界重量级仲裁者。 身为时尚界重量级人物,他跟另一位时尚界重量级人物Anna Wintour之间有千丝万缕联系。最著名的联系就是——关系很差。他自己的形容是:Hostile-怀有敌意。 他俩互相看不顺眼这事,我觉得起因还是Tim Gunn嘴比较毒,引发了后续的交恶。但Tim的毒,也是因为他讲了实话。被纽约邮报问到最难忘的时尚时刻时,Tim Gunn说:看安娜温图尔从一个时装表演被抬下五层楼梯。(借此讽刺Anna Wintour嚣张跋扈)被各种警告和要求后,他还是没有撤回这个发言。 Anna Wintour力排众议,登上Vogue封面的卡戴珊夫妇,也没逃掉Tim Gunn的毒舌。他说:如果卡戴珊穿着某件衣服,你就肯定不要去碰它。 对于Kanye West(卡戴珊老公)的系列服装,他抨击道:“庸俗,就是一堆愚蠢的衣服。我觉得Kardashian一家对时尚完全没品味,他们出时装设计品牌这事儿我一点都不赞成。很抱歉,我听上去像一个愤世嫉俗的老头,但是我真的是实话实说。”(瞎说什么大实话!) 要说大叔没有一丝哗众取宠吧,我也不同意。但确实说出多少人的心声啊,敢于站出来批评社交媒体人气爆棚的当红偶像们,实属冒着炮火前进。 就像大叔自己所说,面对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很开心跟它(应该也指他们,Anna Wintour为首)关系很差,我就没想要跟它关系好。(在时尚圈混这么年,谁没两把刷子) 我们说回这本书,<时尚衣橱>,这本书并不会教你如何穿衣。虽然网络上各种简介可能会推荐它为:对人们的着装选择、搭配提供实用指导。但我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对各类衣饰做解读工作。(这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3000年潮流变迁,服装的前世今生,对我来说是个谜。Tim Gunn写道:当一些历史学家只关心传承本土文化的衣服、特定设计师的作品或是特定时代的流行时,我却更关心我们此时此刻的服饰以及各种款式是如何成为时尚的。 这点非常有趣,我们穿某件衣服时,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吗?不想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它”吗?可能很多学这个专业的朋友,觉得是小儿科,作为门外汉,我个人深深被这个点吸引。 除此之外,我相信Tim Gunn辛辣的智慧,应该会使得这本“类时装史”有趣易读。分享一小段,看大叔的冷幽默。
但由于我没读完(所以归类于我买过的),我不多做内容的评判,我现在的判断是:值得一读,不后悔买,但篇幅有限,它涵盖的内容虽然全面,却不甚深入。如果对某一时期,某一年代,某一品类感兴趣,把这本当作引子,需要自己再去寻找更多的资料。 感悟是:时尚确实是一门关于语境的学问,它从来都是关于社会、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经济、关于政治的。我们真的可以更理性的看待它。 “ 我想读的
这本书<时尚:150年以来引领潮流的时装设计师和品牌>我已经忘记我是怎么被种草的,应该是亚马逊推荐的,亚马逊在这方面太强大,永远能知道你的心。 Fashion : 150 years couturiers designers labels英文有一版长这样,比中文版时尚。(我永远都觉得黑色时尚) 这本跟砖头一样的书,以时间和时代主题为线索,每一章都以珍贵的图文资料展现当时的时尚界标杆人物的人生故事和艺术生涯。 从开创时装设计先河的几位伟大女装设计师,到新生代设计师和奢侈品集团公司的兴起,这本书都有提及。 各大网上书城都写了一摸一样的推荐,我就不一一搬过来了,就凭它被翻译为中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俄罗斯文等多国文字,我就觉得它不一般。很多时尚传媒机构,时尚杂志都对这本书予以极高的评价。Jennifer Sanchez评价它为:这真是一部时尚圣经,所有时尚粉丝、业内人士和学者都应该拥有一本的时尚大百科。 据网上反映呢,中文版有很多地方翻译并不是那么到位,许多东西会读起来生涩。(那我也无法接受直接读英文版,会很痛苦)而且由于这本书已经出版很久,可能有些说法和观点已经out of date,这也是难免。我还没买,但还是打算买一本看看,后续再跟大家探讨。 第一篇书的分享就到这。
我知道你们一定乐于指出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