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缺乏,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选自《三国志》) (1)牒( )除( )会( )将( )谒( )及( ) (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缺乏。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公既用,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天涯之义折之。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凡公肉体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肉体亦有以自见。(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抗疏归( )仗钺( )治( )徐( )过( )固( )百口( )祗( )折( )匡挽( )再见( )著( )跻()见( ) (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带领)、谒(拜会)、及(等到)(2)兴平末年,庶民多饥饿穷困,杨沛敦促庶民多蓄积干椹,并中止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弥补(官仓)的缺乏。关键词:课(敦促)益(增加)畜(积存)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原本就是仰仗做事才干强被重用,这时他居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关键词:进(提升、进升)、见用(被任用)、遂(居然)、冗散(闲散, 无固定职守) 〖参考译文〗杨沛字孔渠,冯翊郡万年县人。汉献帝初闰年间,在公府内做令史,依据簿册被任命为新郑长。兴平末年,庶民多饥饿穷困,杨沛敦促庶民多蓄积干椹,让庶民卖掉多余的干椹给官府来弥补(官仓)的缺乏,用这种措施搜集到一千多斛干椹,藏在小仓中。恰逢太祖(曹操)做兖州刺史,去西面(洛阳)迎接天子,他所带领的一千多人马都无粮草。路经新郑时,杨沛央求拜会太祖,将所搜集的干椹都献给了太祖。太祖十分快乐。等到太祖匡辅政事后,选拔杨沛为长社县令。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原本就是仰仗做事才干强被重用,这时他居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2.(1)抗疏(谓向皇帝上书直言)、归(被免职)、仗钺(手持黄钺,指统帅军队)、治(管理)、徐(镇定自若)、过(访问)、固(原本)、百口(满口)、祗(到)、折(使……服气)、匡挽(挽救)、再见(再一次显现)、著(显扬)、跻(提升)、见(显现)(2)袁可立说:“我原本知道他没有问题,只是先让他暂且解除兵权休息一下吧。”从这件事中袁可立处事的严谨和冷静不迫再一次显现出来。关键词:固(原本)、但(只是)、且(暂且)、释(解除)、于是(从这件事中)、整暇(既严谨而又冷静不迫)、再见(再一次显现)(3)袁可立在被朝廷任用后,又耐久地遭遇波折然后再次被起用。当权的人希望他年老稍稍安定,但袁可立以为人老了应该更干练坚毅。关键词:踬(遭遇波折)复起(再次被起用)当事者(当权的人)冀(希望)少(稍稍)艾(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辣(干练坚毅) 〖参考译文〗袁公名可立,字礼卿。袁可立在青年时期考中进士,管理苏州府刑狱,官员调查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为西台御史,因向皇帝上书直言而遭罢官还乡。二十六年后复出,统率管理登莱军。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分,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发起兵变,众多中央长官听到音讯后十分惧怕。袁可立镇定自若地派出一小队人马前去访问沈有容大将,向他讯问道:“李性忠原本是将军手下的人,这人怎样样啊?”沈将军满口担保没有问题。袁可立说:“我原本知道他没有问题,只是先让他暂且解除兵权休息一下吧。”从这件事中袁可立处事的严谨和冷静不迫再一次显现出来。袁可立在被朝廷任用后,又耐久地遭遇波折然后再次被起用。当权的人希望他年老稍稍安定,但袁可立以为人老了应该更干练坚毅。有一天,一个权贵在乾清门外恭候,说话特别放肆不羁,袁可立援用简单粗浅的道理回击使他服气。固然不能挽救局势,但袁可立疾恶如仇的性格再一次显现出来。在担任理刑官和监察御史时,袁可立一切的刚正不阿的风骨都显扬于世,固然没有提升到三公台辅之列,但他的高洁品行也已显现出来了。 练习二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低价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副延( )省( )盖( )权( )诛( )拊定( )檄( )僭位( ) (2)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3)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低价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预,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选自《明史列传71》有删改) 谏虽( )忤( )恤( )疾( )遗( )因( )交通( )及( )阑( )交结( )鞫( )但( )市曹( )乞( )庶( ) (2)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3)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3.(1)副(担任副职)、延(约请)、省(明白)、盖(由于)、权(代理)、诛(杀死)、拊定(击掌商定)、檄(文书)、僭位(超越天职窃据上位)(2)事态曾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思索到白白送死没有益处,名义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关键词:炽:盛,这里引申为严重。度:思索。徒:白白地。阳:名义上。阴:暗中。(3)(安丙)陈说吴曦叛变的缘由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状况,自我弹劾等候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躲藏的庚牌交给驿使。关键词:所以:……的缘由。矫:假托。制:古代帝王的命令。低价:推敲事宜,自行决断。函:名状,用盒子。所匿:所字结构,躲藏的。附:交给。 〖参考译文〗安丙,字子文,广安人。开禧二年,程松担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职。程松晚上约请安丙商议。安丙向程松说吴曦一定会贻误国事,程松没有明白(安丙的意义)。由于安丙曾经是吴曦父亲的门客,一向了解吴曦。开禧三年正月甲午日,吴曦冒称伪号建置百官,向金国称臣,任命安丙担任丞相长史、代理行都省事。事态曾经严重,安丙不能脱身,思索到白白送死没有益处,名义上参与,暗地里却在谋划。于是和杨巨源、李好义等人谋划除掉吴曦。安丙派弟弟安焕去联络各位将领,相互击掌商定。于是传达文告到各道,安居如前。吴曦僭位共四十一天。三月戊寅日,(安丙)陈说吴曦叛变的缘由以及假托圣命平定叛贼乘便奖赏有功人员的状况,自我弹劾等候治罪,用盒子装着吴曦的首级和吴曦接受的金国人的诏书、金印以及躲藏的庚牌交给驿使。 4.(1)谏(以正直的言辞规劝君主)、虽(即便)、忤(违犯)、恤(顾及)、疾(痛恨)、遗(赠送)、因(趁机)、交通(私自勾搭)、及(提及)、阑(擅自)、交结(串通、勾搭)、鞫(审问犯人)、但(只)、市曹(市内商业集中之处,古代常于此处决人犯)、乞(央求)、庶(或许)(2)人们争相向李广示好,希望他能在您跟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恩宠眷顾啊。关键词:夫:发语词,不译。奔竞:竞相追逐。冀:希望。宠眷:恩宠眷顾。(3)假如让我忍耐屈辱,即便我死了填尸于沟壑,我的眼睛将不能闭上。关键词:若:假如。令:让。含污忍垢:成语,忍耐屈辱。且:将。 〖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周经刚强正直,喜欢极力诤谏,即便深深忤逆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宦官、贵戚都惧怕他并且憎恶他。太监李广死了,皇上得到朝中大臣捐赠李广的名册,十分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勾搭的状况,有人提到周经,周经上奏章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朝中大臣争着向李广示好,擅自参与我的名字。固然遭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真实怀着悲伤忍着痛苦,没有措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人们争相向李广示好,希望他能在您跟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恩宠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分,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勾搭李广捐赠物品的名册也在,央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只需我有一点儿财物进献李广,就治我勾搭之罪,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讨好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假如我没有被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冤枉,或答应以让我作为皇帝的辅弼之臣发挥才干、志向,终生侍奉皇帝。假如让我忍耐屈辱,即便我死了填尸于沟壑,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上安慰并允许了他。弘治十三年,星象有异常变更,周经自己陈说央求退休。大臣们争相上奏章请求留下他,朝廷内外谈及引荐他的奏章有八十多份。 练习三 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继试,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嘉定十年,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官军败衄,德秀祭兵死者,乃亲授方略,禽之。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坏处,以备不虞。(选自《宋史·真德秀传记》,有删改) 累官方( )去( )出( )知( )大家( )痛绳( )败衄( )禽( ) 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坏处,以备不虞。 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可捕,默趋府,取而杖之客次,阖府皆惊。后守张方平素贵,掾属来前,多闭目不与语。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治平中,荐为监察御史裏行,遇事辄言无顾。刑部郎中张师颜提举诸司库务,绳治不法,众吏惧摇,飞语谗去之。默力陈其故,曰:“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安定,官必先举其职。宜崇奖师颜,厉以忠勤,则尸素括囊之徒,知所劝矣。”(选自《宋史·马默传》) 趋取( )杖( )次( )素( )掾属( )辄( )提举( )绳治( )谗( )故( )厉( ) 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 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安定,官必先举其职。 5.(1)累官(多次升官)、方(正)、去(分开)、出(出京)、知(掌管、管理)、大家(豪富之家)、痛绳(严厉地制裁)、败衄(挫败)、禽(擒获)、(2)我们这类人应该赶快分开这里,让朝廷知道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属的人。关键词:吾徒(我们这些人)、去(分开)、庙堂(朝廷)、从官(属官、下属)(3)(真德秀)又遍巡海岸,细致察看地形地势,在重要的中央增兵驻守,来防备意外的状况。关键词:审(细致)、形势(地形、地势)、屯(驻扎、防卫)、虞(预料、预料) 〖参考译文〗真德秀,字景元,是建州浦城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考中进士,接着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他逐步升任至中书舍人,兼太常少卿。当时,奸相史弥远正用高官厚禄笼络天下的读书人,真德秀慨叹地说:“我们这类人应该赶快分开这里,让朝廷知道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属的人。”于是极力央求分开朝廷,出京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真德秀仰仗右文殿修撰的身份担任泉州知州。泉州有许多豪富之家,为患乡里,真德秀严厉地制裁他们。海盗在泉州近海作乱,将要迫近州城。官军遭受挫败,伤亡繁重。真德秀祭悼阵亡的将士,并亲身传授应敌战略,终于擒获贼首,打败了海盗。(真德秀)又遍巡海岸,细致察看地形地势,在重要的中央增兵驻守,来防备意外的状况。 6.(1)趋(到)、取(抓捕)、杖(用棍棒打)、次(处所)、素(向来)、掾属(下属官吏)、辄(就)、提举(掌管)、绳治(惩治)、谗(说坏话陷害)、故(……的缘由)、厉(鼓舞)(2) (张方平)看到马默来讲演事情,忽然睁开眼睛认真地看了他很久,都依照他说的实行从此把事情委托给他。关键词:白(禀告、讲演)、熟(认真地)、诿(通“委”,委托托付)(3)嫉恨陷害正直之人,实践上有很多。往常要肃清多年积聚的弊病,来复兴安定,必须首先让官吏实行自己的职责。关键词:恶(嫉恨)、丑(厌恶)、正、直(形名,正直的人)实繁有徒(成语,意义是真实有不少这样的人)、去(肃清)、积年(多年)、举(实行) 〖参考译文〗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调任临濮县尉,不久又任须城知县。须城是郓城的治所,郓州的小吏犯了法不能拘捕,马默到官府,把他抓起来在会客的中央用棍棒打,全府的人都震惊。后来的知州张方平向来显贵,下属官吏来到他面前,他大多闭着眼睛不搭理他们。看到马默来讲演事情,忽然睁开眼睛认真地看了他很久,都依照他说的实行,从此把事情委托给他。治闰年间,张方平回到翰林院,引荐马默为监察御史裏行。(马默)遇到事情就直言肆无忌惮。刑部郎中张师颜掌管各部府库,惩治不法之徒,众官吏恐惧,以谣言蜚语陷害他使他离去。马默尽力陈说其中缘由,说:“嫉恨陷害正直之人(的人),实践上有很多。往常要肃清多年积聚的弊病,来复兴安定,必须首先让官吏实行自己的职责。应该奖励张师颜,鼓舞忠正勤劳的人,居其位而不理其事者,就知道应当勤奋了。” 练习四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就外傅,时提其耳命之曰:“儿识字记姓氏而已,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扺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剌剌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选自何白《邱雨川先生传》) 故外傅( )安用( )兀兀( )震骇( )日( )唯( )阑入( )扺掌( )摄( )宿将( )直( )策( )奚以( ) 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 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 8。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选自《大明故义官陶公墓志铭》) 孝友卑洼( )沮洳( )没( )鸠工( )畚( )栉比( )称( )相( ) 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 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7. (1)故(原来)、外傅(教员)、安用(何必要)、兀兀(勤奋刻苦的样子)、震骇(震惊)、日(每天)、唯(同意)、阑入(擅自闯入)、扺掌(拍着手掌)、摄(使……慑服)、宿将(老将)、直(以为……正直)、策(谋划;谋划)、奚以(凭什么)(2)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同手握长矛骑着马,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炫耀自己,以惹起他人的留意。关键词:检束(检点约束)、槊(长矛)、或(有时)、招摇(张扬炫耀以引人留意)句式:招摇江市中,状语后置句(3)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谋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在这时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关键词:无何(没多久)、中的(应验)、于是(在这时)、忘世(忘却世情) 〖参考译文〗邱雨川先生,字羲瑞,家族世代担任沙园所百户先生。邱雨川先生的父亲原来很贫穷,不允许他接受教员的教育,经常提着他的耳朵命令他说:“小孩识字只需记住姓氏就能够了,何必要勤奋刻苦地学习成为老博士呢?”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同手握长矛骑着马,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炫耀自己,以惹起他人的留意。当时沿海地域倭寇的船只出没,远近地域的人都很震惊惧怕。各位将领每天汇集到军门下,商议战和守的战略。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踌躇不决。先生这时擅自来到军门下,拍着手掌陈说自己的措施,仰头手指天空又低头在地上画着,言语铿锵精确似乎用烛照着,按数计算着一样。大家都用严厉的眼光使他慑服,不久先生走了。老将不以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说:“他只是一个酒徒而已,怎样能够谈论成败之事,为什么他还三言两语呢?”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谋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在这时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 8.(1)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卑洼(低洼)、沮洳(湿润)、没(淹没)、鸠工(召集工人)、畚(用簸箕)、栉比(排列划一)、称(称誉)、相(辅佐)(2) (陶公)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才干出借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关键词:乏(形名,穷困的人)、克(能够)、券(借据)、率(都)、长者(有德行的人)(3)(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辅佐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庶民,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关键词:籴(买)、奉例(按着惯例)、拜(被授予官职) 〖参考译文〗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永恕生在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情仁厚,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方面是真实憨厚的。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才干出借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空中大多低洼湿润,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这条路召集民工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建筑堤坝,将方石排列划一中止建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誉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所兴造,就捐钱出力,来辅佐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像这样。弘治戊申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辅佐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庶民,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 练习五 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善良,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他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如。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傍晚,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选自王安石《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1)仕起( )发( )活( )去( )祝( )自如( ) (2)籍取善良,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他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3)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傍晚,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选自《旧唐书》逐一八卷) (1)属文子史( )擢用( )入( )负恃( )权宠( )协( )间密( )适( )会( ) (2)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 (3)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9.(1)仕(做官)、起(被起用)、发(翻开)、活(使……活命)、去(分开)、祝(为……祈福)、自如(一如既往,荡然无存)(2)孙公依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劝诫他们不改动一定极端严厉地核对惩治,但是关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管理,所以县里的庶民都敬畏爱戴他。关键词:籍(名状,依照名册)、取(抓捕)、善良(形名,行凶作恶的人)、戒(劝诫)、案(检查)、一(全)、故(所以)(3)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庶民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庶民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关键词:比(等到)、阖(关闭)、傍晚(傍晚)、乃(才)、遂(就、便)、致事(退休) 〖参考译文〗孙公名为锡,字昌龄。曾祖叫孙钊,祖父叫孙易从,父亲叫孙再荣,都没有做官。孙公仰仗天圣二年进士的身份被起用做和州历阳、无为巢县二县主簿。后来改任镇江军节度推官。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孙公依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劝诫他们不改动一定极端严厉地核对惩治,但是关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管理,所以县里的庶民都敬畏爱戴他。任舒州知州,翻开常平、广惠的粮仓发粮,使陈、许两县的流民活了下来。依据流民的人口数量、路途远近分发粮食打发他们回乡,分开的人都用钱买香火在府门前烧香以为孙公祈福,有的人以至感动得流泪。起初,提点刑狱惧怕汇集的流民会成为盗贼,又顾惜常平、广惠仓的粮食,多次派送文牒遏止孙公的做法,但孙公没有服从。下属官员都争着说:“不能够这样做。”但孙公荡然无存。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庶民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庶民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 10.(1)属文(写文章)、子史(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擢用(选拔任用)、入(入朝)、负恃(依仗)、权宠(权力、恩宠)、协(协作)、间密(暗中)、适(恰逢)、会(契合)(2)元载天生聪明有悟性,擅长奏事对答,肃宗嘉奖他,把有关国度大事都交给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关键词:对(回答)、嘉(嘉奖)、委(委托、托付)、俾(让)、充(充任)、都领(统领)、漕挽(水运和陆运)、寻(不久)(3)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肃清恶人的功劳,(元载就)贬斥前贤,以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关键词:伏法(判处死刑)、谓(以为)、是非(偏义复合词,非议、贬损)、以为(以为)才略(才干、谋略)、莫己之若(宾语前置句式) 〖参考译文〗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原本寒微。(他)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矫捷聪明,普遍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令)各道廉使量才选拔属官。元载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天生聪明有悟性,擅长奏事对答,肃宗嘉奖他,把有关国度大事都交给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力、自傲恩宠,不与元载协作,元载常常怕他。大历四年冬,元载趁秘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央求将他除掉。鱼朝恩骄纵霸道,天下人都愤恨,皇帝也知道,等听到元载的上奏,正好契合他的心意。大历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肃清恶人的功劳,贬斥前贤,以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练习六 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少示( )素( )愿( )是( )除( )擢( )使( )假( )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1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开皇初进爵为侯。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于是除名为庶民。未几,卒于家。(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 敕简( )享( )以为( )向( )亏( )美( )摄( )未几( )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参考答案] 11.(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 (2)(向李实)引荐(韦贯之)的人很快乐,赶忙把李实的话通知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遭到庆祝。”要点:说者:引荐的人。骤:赶忙。子:您。诣:到。 (3)这件事就中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害他结朋连党,免职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要点:寝:中止。衔:怀恨。构:陷害。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引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举荐给皇上。”(向李实)引荐(韦贯之)的人很快乐,赶忙把李实的话通知韦贯之,并且说:“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遭到庆祝。”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一直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遭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央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中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害他结朋连党,免职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12.(1)敕(命令)、简(选择)、享(犒劳)、以为(把它作为)、向(刚才)、亏(损伤)、美(赞扬)、摄(代理)、未几(不久)(2)在这之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等到卢恺担任使者,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不能使他屈从。关键词:先是(在这之前)、行人(使者)、从(依从)、及(等到)、一(全)、屈(使……屈从)(3)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露了苏威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卢恺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下属官吏(治罪)。关键词:会(适逢)、平(和睦)、阴事(隐秘的事情)、坐(由于)、属吏(下属官吏) 〖参考译文〗卢恺,字长仁,是涿郡范阳人。周武帝命令各营寨挑出老牛,想用来犒劳战士。卢恺进谏说:“过去田子方赎买老马,君子把它作为美谈。刚才得到明令,想用老牛之肉犒劳战士,恐怕有损仁政之名。”武帝赞扬他的话就作而已。卢恺转任礼部大夫,为出使陈国的副使。此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到卢恺任使者,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不能使他屈从。隋开皇初晋爵位为侯爵。一年多后,卢恺任礼部尚书,兼管吏部尚书的事。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露了苏威一些隐秘的事情。卢恺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法吏(治罪)。于是将他削职为民。不久,卢恺死在家里。 练习七 1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造,尽复于今,何补老羸温饱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服阕,起故官。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缺乏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 辄( )方( )因( )使( )殍( )俞( )以( )服阕( )起( )使( )屡疏( )抗( )罢( )闻( ) 假令周公制造,尽复于今,何补老羸温饱之众! 奏入,被俞旨。 河未清,缺乏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1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深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外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选自《新五代史》) 幸乘( )莫若( )骇( )以( )几何( )奈何( )因( ) 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13,(1)辄(总是)、方(正)、因(趁机)、使(出使)、殍(饿死的人)、俞(允许,允许)、以(由于)、服阕(服丧期满)、起(被起用)、使(使者)、屡疏(多次上书)、抗(抗拒,反驳)、罢(中止)、闻(讲演上级,奏报)(2)即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衰弱、饥饿、冰冷的庶民又有什么补益呢!要点:假:即便。制造:制定。补:补益。尽复于今:状语后置。何补老羸温饱之众:宾语前置。(3)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往常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谄佞逢迎的习尚一旦开端,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要点:张:扩展,夸大。饰:装饰,美化。佞:谄佞逢迎。 〖参考译文〗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岁时才开端读书。家里贫穷,烧柴来替代蜡烛。到田间耕作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庶民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被饿死的人的尸体吃。即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衰弱、饥饿、冰冷的庶民又有什么补益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过了很久,提升为御史,由于母亲年老央求回家晌束母亲。母亲死后,守孝期满,回朝担任旧职。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奠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多次上书央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书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往常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习尚一旦开端,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希望取消祭告,中止称贺,下令天下的臣子和庶民不要奏报祥瑞,水患旱灾蝗灾随时奏报。” 14.(1)幸(到)、乘(趁)、莫若(不如)、骇(使……惧怕)、以(带领)、几何(多少)、奈何(怎样样)、因(趁机)(2)朱守殷叛变的迹象刚刚显现,假如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能够做好布置(实施计策),那么就会城防巩固难以接近。关键词:见(显现)、若(假如)、缓(延缓进攻)、得(能够)、则(那么)(3)明宗拍着大腿慨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羞愧的中央。”关键词:髀(大腿)、肥(使……肥)、瘠(使……瘦) 〖参考译文〗范延光,字子瑰,是临漳人。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叛变,范延光说:“朱守殷叛变的迹象刚刚显现,假如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布置(实施计策),那么就会城防巩固难以接近。因而,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惧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名,从傍晚驱马飞奔到深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朱守殷被杀,汴州平定。第二年,范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范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名。”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越七千,往常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样样呢?”范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能够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耗费,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耗费。”明宗拍着大腿慨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羞愧的中央。” 练习八 1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引契丹来侵。世宗亲征,战于高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方战退衄。时太祖与永德各领牙兵二千,永德部下善左射,太祖与永德厉兵分进,大捷,降崇军七千余众。及驻上党,世宗昼卧帐中,召永德语曰:“前日高平之战,主将殊不用命,樊爱能而下,吾将案之以法。”永德曰:“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辟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世宗掷枕于地,大呼称善。翌日,诛二将以徇,军威大振。(选自《宋史·张永德传》) 及殊( )案( )徇( )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引契丹来侵。世宗亲征,战于高平,大将樊爱能、何徽方战退衄。 陛下欲固守封疆则已,必欲开辟疆宇,威加四海,宜痛惩其失。 1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迁京兆尹。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拜充( )凡( )以为( )宥( )伏望( )许( ) 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 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 15.(1)及(等到)、殊(很)、案(查办,查明罪行,加以惩办)、徇(示众)(2)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带领契丹军队前来侵犯。周世宗(柴荣)亲身出征,在高平与敌军交兵,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畏缩。引:带领。战于高平:状语后置句。衄:鼻出血,引申指挫伤、失败,特指战争中的失败。(3)陛下想要固守封疆就算了,(但是)假如一定要开疆拓土,威武横扫天下,就应该严加惩罚他们的差错。已:而已。威加四海:威武横扫天下。痛惩:严加惩罚。失:差错。 〖参考译文〗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带领契丹军队前来侵犯。周世宗(柴荣)亲身出征,在高平与敌军交兵,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畏缩。当时太祖和张永德各带领士兵两千人,张永德的部下擅长从左边攻击,太祖与张永德厉兵秣马分头进攻,取得大捷,俘获刘崇士兵七千多人。等到驻军上党,世宗白天躺在帐中,召张永德前来说:“前日高平一战,主将毫不效命,樊爱能以下,我将依法清查。”张永德说:“陛下想要固守封疆就算了,(但是)假如一定要开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应该严加惩罚他们的差错。”世宗把枕头摔在地上,大宣称好。第二天,诛杀了(樊爱能、何徽)两员大将以示众人,军威大振。 16.(1)拜(授予官职)、充(充任)、凡(总共)、以为(以为)、宥(饶恕)、伏望(表希望的敬辞,希望)、许(允许)(2)有人劝他将俭省下的钱上交朝廷,以表明功劳,裴耀卿说:“这样做是拿国度的财富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能够吗?”说:劝说。进:进献。谓:通“为”,是。其:表示追问,难道。(3)刺史,是庶民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往常要他们脱衣受鞭打,太过凌辱。“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为判别句。所瞻:所字结构,瞻望的模范。笞:用鞭杖或竹板打。颇:很。 〖参考译文〗裴耀卿,赠户部尚书裴守真的儿子。迁任京兆尹。不久,拜封裴耀卿为黄门侍郎,充转运使。三年时间就运输粮米700万石,省运费30万缗。有人劝他将俭省下的钱上交朝廷,以表明功劳,裴耀卿说:“这样做是拿国度的财富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能够吗?”开元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当时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犯死罪,唐玄宗特为他减刑,令杖六十,流配古州。裴耀卿上书劝谏说:“我以为刺史、县令,与其他官吏不一样。刺史,是庶民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往常要他们脱衣受鞭打,太过凌辱。又加上往常暑热难耐,倘若因杖责而死,又有违圣上贤明宽宥的意义。切盼凡是刺史、县令在本部以及盛夏生长之时所定的杖刑,一并中止。”唐玄宗采用了他的倡议。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引荐。 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若因第三方缘由,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络处置,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念,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