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全钦 江西安远人,生于1968年。 别署恨不石湖十年种菱草堂主人、 鹊华秋望斋、楝花草堂,五月书会、 原道五人艺术小组成员。 自谓笔墨余事,藉此会同道,吃酒、喝茶、漫游、壮怀、忽悠而已矣。 魏全钦|抒情的喻象 魏全钦书 《皎然诗》 69cm×69cm 2017 魏全钦书 宋静诗《临江仙 · 春山图》 35cm×231cm 2020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临江仙 · 春山图 宋 静 丁酉七月,望月。 新愁易积,故人难聚,怀思赋之。 江南柳堤春又晓, 思君念碧空消。 爱说锦浪已平分, 年华如不至, 尚小且徘徊。 满泻渡头和雪静。 故山笑在无香, 绰约溪畔几多欢。 画中春水绿, 娇娥不贪春。 魏全钦书 宋静诗《渔家傲·山水国度》 34cm×272cm 2020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渔家傲·山水国度 宋 静 庚子二月,春回大地,淡烟疏柳,郊游甚好之时。 独居家中,翻读邵泳《山水国度》系列作品,有感而作。 载酒宴开浓似醉, 几时沱水三之二。 更作影湿三月闰, 如不至,独向画本寻国度。 曾见横笛冲天志, 泼墨犹存傲雪心。 过溪亭前君望山, 堪醉客,不知人世芭蕉井。 序 一 寒 碧 忆十年前我居京兴办《诗书画》杂志,广州美术学院的李公明教授来聚,发语就是送难,可谓直道犹存:你是个老干部吗?用这么无聊的刊名,不如叫“夕阳红”算了。 公明的追问并非孤起,相似的意见仗境波替。为什么这样说呢?诗书画彼时成滥流,不唯以陈旧老套滥,而且以浮薄俗制流,这乃是实践情形:因训称义,它即所谓历史之物;控名责实,却是一派理想坠落。 名实训义这个事情,认真想来都是“变成”,这里借用海徳格尔,概念结构解会“派生”(Ableitung):有先在的规则、有运转的过程、有变更的天性故佛书谓“定而非定”,道家讲“名十分名”,皆可与易教相通,即系辞“唯变所适”。于是我对公明说:假如是坠落了,我们就恢复它;假如是老套了,我们就推翻它。重要的是避开实质论,诗书画方能有新会通,否则我们观念立场外似现代,思想措施反而陷于传统。 我在《诗书画》的创刊题语里讲了如下见地,差未几十年过去了,现往常依然持此义:“诗书画”联属专称,历来讲“同品一概”,背地有价值支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绝特传统,其相似与相关性为士人的灵情才智发创,其思想及历史依据是儒兼道释的人生建构,其表白或发明推力则是真切的存在感受和深化的问题追索。他们“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所谓“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以之陶铸着自身性情,同时归宿在人文化成。但是与之相对直至相反:霸道的体制学问归化固陋的思想措施,普遍的法程习套钳制独到的个人阅历,于是发明替于因循、真骨蔽于奴性、习套由此染成 因而今天我们省思或重检这个诗书画的传统,重要性也就不只在于标榜“三位一体”的结构表征,或者因循倡导“三绝擅美”、“数器兼材”的艺林佳话。更为迫切的,则是照察背地的思想世界,重建自尊的文化认同,切近理想的生活阅历。 侯昌恒等谋划的2020诗书画约请展,在我看来是偏重士学统绪下的“文人性”,其命名“抒情的喻象”,就非关经史的作用。它的学问联合是子书,更大的可能在集部,也令人想到高友工、梅祖麟关于“抒情传统”的发明,这种言说其实就是所谓“切近理想生活阅历”的叙说,一方面把历史理想化取得依据,一方面把理想历史化视作权能。当然也有不烦细讲的其他诸种因由,好比士学传统不振、经史道脉式微;据于时风世运,煽扬鼓舞个性。 我粗略翻看了作品图版,算是伪装“取其意气所到”。无论从传统笔墨的旧规裁量,还是就当代水墨的新法察感,这个展览的整体水平显然不低。包含策展的思绪与格局,虽未出奇外而得矩于中,在如此耐烦的风会里良为不易。我同时也留意到宋静的若干诗文,显然表示出才过于工,难能意绪上贴近古韵,祷异日得专学正脉,天地间有雏凤清声。是为序。 庚子夏初于上海巽汇XUNWEY 【展 讯】 主编:侯昌恒 邢恺 袁斌 编 委 吕 三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