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未乱世,群雄并起,其中有朱温、朱瑾二人,俱出自安徽砀山,二人同姓同乡,驰骋于戎马之中。然命运迥然不同,朱温鞭笞群雄,称霸中原,终于弑君篡位,树立梁朝万里江山。而朱瑾骁武有余,谋略缺乏,兵败众散,羁旅托国,立功异邦,暴尸吴市。其终身际遇令人掩卷慨叹。 朱瑾(867年——918年),小字愍哥,安徽砀山人。雄武绝伦,性颇残忍。初为堂兄天平军节度使朱瑄麾下军校,镇守郓州。兄弟二人有吞噬四方之志,因而谋划兼并兖州,由朱瑾向泰宁军节度使齐克让求婚,趁机以迎亲之名,带兵进入兖州,当夜发难,驱赶齐克让,控制泰宁军,自称留后。于是兄弟连兵郓、兖,雄踞山东,不纳贡赋,赏罚由己,朝廷无法,只能姑息。 当时,蔡州秦宗权十分猖獗,大举攻略宣武镇(汴州),节度使朱温因寡不敌众,遣使求救。朱瑄、朱瑾因同姓同乡之谊,兄弟二人亲身率兵驰援,于是三镇连衡,前后屡捷,大破蔡军,秦宗权自此元气大伤。此战朱瑾单骑驰突,摧锋拔垒,当者披靡,勇冠三军,以功正授泰宁军节度使,时年仅二十岁,少年英雄,春风自得,既得士心,有兼并天下之意,令朱温刮目相看而惮忌。 朱瑄、朱瑾因汴军勇悍,厚利招诱,以为己用。而朱温乃一时枭雄,亦惮忌二朱勇武,又郓、兖二镇多出精兵,亦有吞并之意,双方各怀鬼胎,自生龌龊,于是反目成仇,起衅争端,兵连祸结,干戈屡动,十年之间,相互攻伐。 朱温 朱温平定秦宗权,用兵东方,兵锋直指朱瑄、朱瑾以及徐州时溥。而朱氏兄弟败多胜少,接连丧师失地,徐州、郓州先后沦陷,时溥、朱瑄身死命亡。 朱瑾与李承嗣收兵求刍粟于丰、沛间,部将康怀英与二子献兖州投诚朱温,穷途未路,辗转沂、海二州,无法汴军穷追直赶,不得己带领残部渡淮河投靠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方欲图霸,素闻大名,待以恩礼,有加于诸将数等。以朱瑾为淮南行军副使、武宁节度使。朱瑾感激见知,欲立奇功为报。淮南军擅长水战,不善骑射,自得朱瑾所部骑兵,军声大振。 朱温既平定郓、兖,又欲攫取江淮,以大将庞师古、葛从周分兵两路,大举南下。朱瑾率部辅佐杨行密于清口大破汴军,斩杀庞师古,乘胜追击,于淠水大破葛从周,此战汴军杀溺殆尽,而朱瑾之力居多。朱温因两路大军皆败,损失无数,自此无力介入江淮。杨行密因而雄霸江淮,而朱瑾亦终于报克二镇之仇,不失为一时英雄。因而连年收兵北犯徐、宿,成为朱温东南之患。 庞师古 杨行密树立吴国,以朱瑾领平卢节度使,累迁东南诸道副都统、同平章事。 杨行密逝世,杨渥嗣位吴王,为张颢、徐温弑杀,拥立杨隆演继位,徐温用计诛杀张颢,归以弑君之罪,自此独揽吴国大权。 此时朱瑾效能于沙场,因其英烈,为徐温深忌,不敢预政,于朝中权益更迭,置之于事外。徐温为自安之计,以长子徐知训居国都广陵辅政,自己出镇升州(南京),控制中外,父子权倾朝野,专制吴国。 宿卫李球、马谦不满徐氏父子专权,劫持杨隆演,以勤王之名征伐徐知训,陈兵天兴门外。朱瑾正巧自润州入都,立刻率部击溃乱兵,摛斩李、马,自此在朝为官。 杨行密 徐知训骄矜恣肆,每常欺负诸将,轻侮吴主,全无君臣之礼。尝向朱瑾学习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向朱瑾索求名马被拒,竞然派遣数名刺客刺杀朱瑾,为朱瑾悉数击杀,埋于后院而隐忍不发。又因家妓问候徐知训,为其强行霸占,朱瑾愤懑不平,多次劝说吴主诛杀徐氏父子,不为所纳。 徐知训亦由于朱瑾在朝功高位重,有所惮忌,因而于泗州置静海军,外放朱瑾为节度使。朱瑾愈加愤恨,终于杀心陡起,用计诱杀徐知训,提首级驰马入王府见杨隆演,劝其起兵诛杀徐温父子。吴王素向怯懦,恐惶退入内室:“汝一人所为,吾不知也。”朱瑾怒曰:“老婢儿缺乏为计。”掷首提剑杀出,时徐温心腹翟虔己关闭府门,围捕朱瑾,瑾逾墙而出,不幸伤足,求马不得,自知难免,乃道:“吾为万人去害,而以一身死之”。则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二。 当年李球、马谦作乱,朱瑾斩球、谦以助知训,有德于徐氏,及其凶终,吴人皆谓曲在知训。 徐温养子徐知浩闻广陵之变,引兵入都平乱,族灭朱瑾满门,暴其尸首于市,徐温又命人将朱瑾尸首沉入雷塘,后徐知浩、严可哀告知知训种种胡作非为,温怒气稍解,令人捞出尸首,改葬于雷塘之侧,立祠以祭之。 朱瑾于少年得志于兖州,然“有虓虎之勇,无英奇之略”,中原之大,无处容身,寄人蓠下,建功淮南,惜立身乏术,举措失宜,终于身死名败。瑾“始以窃发有土,终以窃发亡身。《传》所谓君以此始,心以此终。可谓持此狼心,安逃虎口。”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