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南昌佛阳子聚奢网小编整理 当许多美学家发出“简单就是美”的慨叹的时分,在手表设计范畴中也演出着一幕幕有关简约美学的好戏,这些不施“粉黛”却被人牢牢烙刻在脑海中的表款,以最简单的设计诠氏缢经典的内涵。 有人说,选择宝玑手表就是将历史佩带在自己的伎俩上,当我们认真品味这句话的时分,无妨观赏一下2006年推出的Classique 5197表款,具有圆月外型的时、分和秒针,手工雕琢纹路的18K金表盘……每一个细节都使人回想到18世纪 Abraham-Louis Breguet的年代,这位制表天才的设计直到往常都令人心动。但是,需求提示的是,我们不要只迷醉于简单到极致美的幻境中,由于在18K黄金表壳内蕴藏着编号为591A的自动机芯,在传统手工修饰的同时,也创新地采用了硅资料的摆轮游丝、擒纵叉和擒纵轮。 固然A. Lange & Shne(朗格)的历史没有宝玑的长久,但是当与Richard Lange(1845-1932)同名的表款推出的时分,我们还是联想到了历史的片段,1901至1903年间,在自然科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Erich von Drygalski的监视下,德国初次远赴南极中止调查,并从朗格表厂取得6只精确的怀表,以确保队员在研讨船Gauss上仍可精确计时。这些时计除了要在精确度坚持极细小的误差外,另一项必须契合的条件便是明晰易读,直径较大的怀表正好提升了易读性。Richard Lange手表持续了怀表的细长罗马数字刻度,蓝钢秒针精确地沿着秒数度标间的细小刻度走动。 圆形的表壳总能够惹起人们对经典设计的回想,而Franck Muller的Master Square系列却以方形的外型力图抵达调和与均衡感,从其明晰的线条展示出装饰艺术时期(Art Déco) 建筑美学的重要特征与作风,同时也承袭Franck Muller手表设计的文雅,精炼的细节与美感反映在非黑既白的表盘上,在明晰且烙印太阳纹的白色表盘上描画黑色的罗马数字,呈现出黑白复兴美学的出众气质。 复古的小秒针设计也是经典表款的特征之一,好比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Ref. 5119是Calatrava系列的旗舰系列,曾经替代了1985年问世的Calatrava Ref. 3919表款,表壳直径略加大为36毫米,同时强调了超薄的特性。表壳侧面经绸面打磨,表耳经镜面抛光,外圈饰以著名的Clous de Paris钉纹,黑色的罗马数字刻度稍微加长、变细,装点在洁白的盘面上,令整个表盘愈加光亮明亮。 Daniel Roth(丹尼诺夫)的Athys II手表也运用了小秒针的设计,但是经过稍加改动为三个指针并各指示20秒钟,在简约中也表示出一种玩味。与前两者相反的是,de Grisogono的UNO Grande Seconde是将秒针装置在表盘中心,时分指针偏置于6点刻度方位。 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的Patrimony不时是超薄表的模范,特别是在2006年度又以铂金打造表壳和表盘,更突出了典雅华贵的特征,而只需时分两根指针的Officine Panerai(沛纳海)的Radiomir Base表款,具有相同的设计简约之美。那些功用复杂的腕表的确看着十分特别,也极端的拉轰,但价钱也是相当的好,而这些简单的腕表看起来既清新又与那些复杂腕表有着相同的工艺,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