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满足以上使用条件的瑞士手表都带有“SwissMade”标识呢?
您又错了。受到手表盘面的设计、制作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制约, 很多手表明明是满足标识条件的, 却没有打上标识。这样的特殊案例几乎每个牌子都有那么几件, 我列举了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 比如珐琅表通常都没有原产地标识, 镶满钻的也没有, 镂空表也没有, 另外有一些艺术类和特殊设计的款式也会将 “Swiss Made” 省略。
我还记得有一年参加巴塞尔表展,在百达翡丽的展厅, 一批新表拿上来, 在众多的标有“Swiss Made”的款式中, 有一款只标了“Swiss” ,而且位置略有不同,还有一款是不带标识的。品牌的解释是 “出于设计美学的考量” 。
显然无论是百达翡丽曾经拥有的日内瓦印记(它要求所有零件 100% 瑞士生产) , 还是全新标准的“PP 印记” , 其严格程度都远胜过“Swiss Made” 标识, 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走个形式。人们常说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 可能标注的位置和方式稍微改变一点儿, 表盘的整体效果就有不同。 我专门找了几款百达翡丽手表,对比一下它们的标识是否有影响到整个盘面的和谐感。
以上分别为雅典《亚美瑞格·韦斯普奇号》鎏金珐琅表、劳力士的蚝式恒动日志女表珍珠淑女型(满钻款)、梵克雅宝诗意星象系列黄金十二宫之双子座、 伯爵 Altiplano Double Jeu 镂通珐琅表、雅克德罗大秒针运动精钢手表和卡地亚 Tank Louis Cartier 蓝宝石水晶镂空表, 它们均采用特殊的表盘工艺, 虽然均出自瑞士制造, 但表盘上不带有“Swiss Made”原产地标识。
如前所述, 现行的“Swiss Made”标准是上世纪 90年代设立的,距今已 20 年。尤其是近 10 年来,围绕着50% 这条分水岭,瑞士钟表各方势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博弈。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 (Federation of the SwissWatch Industry) 在 2007 年 6 月就进一步严格 “Swiss Made”使用标准的新方案进行表决。该方案涉及手表及其机芯:在手表方面,要求机械手表至少 80% 的制造价值应在瑞士完成,电子手表至少 60%,此外构造和原型(construction and prototype) 也要在瑞士进行。机芯方面, 同样是要求机械机芯 80%, 石英机芯 60%。不过这一决议至今仍悬而未定,去年下半年曾一度传出消息说要将 50% 的标准统一提高到 60%,之后又没了下文,可见阻力一定不小。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已经有一些品牌失去了 “陪玩”下去的兴趣。 在他们看来,50% 由瑞士生产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定义,就好像说“一支球队只踢了半场好球” , 你不知道它最终是赢得了比赛?还是以 1:5 的比分惨败? 又好比马航 HM370 只飞了半程, 之后就不知去向了。
“50%”的表述方式里隐藏着陷阱,但这或许正是某些人所乐于见到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带“Swiss Made”标识的手表(且同样是工业化生产) ,质量却参差不齐。是的, “Swiss Made”确实难以区分工业化和手工生产, 但它起码能够像 Bovet、萧邦、帕玛强尼遵循的“Qualité Fleurier”认证标准那样,规定重要零件(如表冠)必须“100% 在瑞士生产” , 否则的话,50% 根本连重要部位都遮挡不住啊。除非它是一件泳衣, 否则无法令消费者对它产生很高的期待。
非 “Swiss Made” 的瑞士表
据 不完 全 统计,这 些不愿再 陪 玩下去的品 牌包括独 立制表品牌 Hautlence(它的名称是 瑞 士 制表 圣 地Neuchtel 的变形词) ,以珠宝表为主的宝达,由独立制表大师 Kari Voutilainen 创建的 Voutilainen 以及上期详细介绍过的 De Bethune。
1. Hautlence Destination 02, 带大日期和双时区显示, 机芯的后处理工艺相当精良, 表背标注“Horlogerie Suisse(瑞士钟表) ” 。
成立于 2004 年的 Hautlence——我非常意外地发现百度百科上有关于它的详细介绍(不过没有以下部分) ,是最坚定的“Swiss Made” 反对派之一。这并不是因为 Hautlence 达不到瑞士制造的标准, 恰恰相反, 是因为超出标准太多,所以宁肯自造一个 100% 的 “瑞士钟表” , 也不愿意向 50% 的 “瑞士制造” 妥协。如图所见, 它的表盘上没有任何产地标识, 但是在表壳的背面印有“Horlogerie Suisse(瑞士钟表)” 。 品牌发表声明说: 除了表带、特定的高科技部件和蓝宝石表镜之外,所有部件均在瑞士开发、生产、装饰和组装, 其中 90% 在纳沙泰尔州完成。
萧邦 L.U.C 1963 手上弦表, 表盘 6 点位上带有“L.U.C”和“Swiss”标识。 “L.U.C”与机芯上的日内瓦印记相呼应, 这款表的表壳为 44 毫米, 而机芯的尺寸竟然达到了 38 毫米,做工精美绝伦。
宝达 Bédat & Co 是非常罕见的由母子档创建的品牌, 它的历史同样不长, 也同样创建了一套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称为A.O.S.C. (Appellation d’ Origine Suisse Certifiee)瑞 士原产认证。 它要求每一只宝达手表必须符合下以下标准:
1. 手表的构思和研发均在瑞士进行;
2. 机芯零件都是在瑞士生产和组装;
3. 表壳需要瑞士生产商订制;
4. 无法在瑞士制造的手表配件需从欧盟国家进口;
5. 表带由人工缝制;
6. 所有手表均在瑞士组装和测试;
7. 制表原料均属优质并符合国际公约和道德操守;
8. 所有宝达手表均刻有“8”标志(这条实际上不属于质
量保证的范畴)。
显然宝达是将 50% 瑞士制造的标准更加明确化了,起码你知道它的手表零件不是来自于某个未曾听说过的第三世界国家。
格拉苏蒂和 NOMOS 的表盘上皆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 ” , 另外格拉苏蒂带有“Glashütte I/SA”原产地标识, NOMOS 带有“Glashütte”标识。
Kari Voutilainen 是几个品牌中最嚣张的, 也是底气最足的, 他直接在表盘上标出了“Hand Made”——手工制作。 如今这年头, 只要是手工做的表, 再贵都不算贵,但反之却未必成立。全瑞士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表都是手工制作的, 大大小小的牌子全算上, 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分享一张 Voutilainen 的手表机芯特写图给大家看看他凭什么敢标 “Hand Made” 。
L.LEROY 和 PEQUIGNET 是法国制表业硕果仅存的品牌, PEQUIGNET 表盘 6点钟位被遮挡住的部分为“fabrique en france” , 即法语“法国制造”的意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萧邦,萧邦昔日曾是日内瓦印记的大 户,后来转战汝拉山谷的弗勒里耶,又促 成了Qualité Fleurier 认证标准的建立。如今的萧邦表分成几大产品线(它甚至可以分成两个牌子来做) ,其中L.U.C 系列走的还是日内瓦传统制表工艺的这条线,我们看表盘 6 点位上标有“L.U.C”和“Swiss” , 前者直接与机芯上的日内瓦印记相呼应。
原文地址:https://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42292786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