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集体婚礼 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也是中国婚姻改造的重要时期。新学问阶级推崇西方现代文化婚姻,主张自由恋爱,而文化水平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择偶规范。 早在二十世纪初,报刊上就不乏学问阶级刊登的征婚广告,同时也有不少青年男女为争取婚恋自由而私订终身的报道。蒋百里、郭沫若、张道藩等名人岂但冲破了中国传统包办婚姻的约束,还突破了种族的界线,纷繁与异国女子分离。 但另一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当时的主流婚姻方式,柳亚子、胡适、鲁迅、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人都阅历过包办婚姻。《申报》上以至引见过一同父亲因女儿自主结婚而将其杀害的极端案例,江苏省议员周钺因女儿周静娟违犯父命擅自结婚,竟将其淹死。“堂堂省议员,尚且如此不文化,何况市乡愚民!”可见传统礼教大防依旧难以逾越。 董竹君与夏之时 文化婚礼蔡元培倡导“以演讲替代闹洞房” 在婚礼仪式上,有别于传统婚礼迷信、繁琐、费时、耗财等诸多弊病,文化婚礼成为民国时的盛行时兴。 上海锦江饭店开创人董竹君与夏之时于1914 年春在日租界结婚,新娘身穿白色纱裙,梳法式新娘发型,夏之时身穿西式结婚礼服,让人眼前一亮。要知道董姑娘的西式结婚礼服,比后来广为人知的宋美龄婚纱早了十几年呢。约请名流士绅到场主婚或演讲,也是民国时兴婚礼必不可少的环节,究其源头乃是北大校长蔡元培事必躬亲倡导“以演讲替代闹洞房”。 依据北京1917年习俗调查讲演,文化婚礼的流程大致是这样:婚前男女互换订婚证物。结婚时,地点设在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配备证婚人、男女双方主婚人、引见人、引导员、司仪及乐手等。新郎、新娘及其证婚、主婚、引见人以及男女方来宾等,席次都有特定布置。何时奏乐,何时男宾入席、女宾入席、证婚人入席、新郎新娘入席,何时证婚人宣读证词,何时新人签署婚书,皆听司仪号令。礼成,新人与亲族见礼,接着男女方来宾向新人致贺,然后新人复致谢来宾。礼仪终了后便款待宾客,整个过程约莫半天时间。文化婚礼最初盛行于京津沪大都会,后来逐步传播至沿海各城市的缙绅之家。 说到新人结婚时需签署的婚书,民国年间的结婚证书普通有新郎新娘生辰、籍贯、家庭成员及各自姓名等内容,并列出结婚日期、地点、证婚人、引见人、男女双方主婚人等细致信息。北洋政府在1914年发布的《关于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则:婚书要贴印花壹圆,如不贴用印花或不盖章画押者,在法庭上无合法凭证之力。1934底国民政府发布的《印花税法》将每张婚姻证书须贴的印花税改到四角。金融界、教育界、洋行职员和学问分子新青年比较喜欢这种官方出具的新式婚书。 民国年间贴过印花税的结婚证书 旧式婚礼“宣统大婚”抵押40多箱故宫珍宝变现 固然文化婚礼更显时兴,但旧式婚礼依然很普遍,有一场旧式婚礼以至惊动全国,那就是清逊帝溥仪于1922年12月1日举行的大婚仪式。 “宣统大婚”绝对是当年惊爆眼球的头版头条,当年3 月份《申报》就提早预告“溥仪决议聘荣源之女为正妻,端绪之女为妾”。婚礼正式举行之前,有三场重要的仪式,分别是纳采、大徵和册封。10月21日举行纳采礼,侍卫官马队、仪仗队和军乐队吹吹打打,举着大清龙旗给新娘家送订亲礼。11月12日举行大徵礼,仪式和纳采相似,但给新娘家里送的东西就贵重多了,光给皇后的就有黄金一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银茶器二、银碗二、缎二百匹、配备鞍辔的马二匹,另外还给皇后的父母兄弟以至包含府上仆役都准备了钱财礼物。11月30日,溥仪在乾清宫降旨册立皇后,再派大员二人为正副钦使,将镌制了皇后名号的金册、金宝送到皇后府邸。 到了婚礼这一天,淑妃文绣先行入宫,清晨三点多迎亲队伍便动身,四点多凤舆入宫,皇后降舆后,过大火盆,由福晋扶持入坤宁宫,在此完成仪式后,喝交杯酒,吃子孙饽饽,举行“合卺宴”,18岁的皇后和17岁的皇帝再一同入洞房。 这一日,北京市民纷繁相约“瞧小皇上娶娘娘去”,整个城市“好事者多拼一夜不眠, 沿途赶看繁华”。电影院放映前也用“皇上大婚”做广告招徕观众,各地的遗老遗少更是“入京贺喜者甚众”。12月3日小皇上在乾清宫受贺,清朝遗老穿清制礼服,民国政府官员则穿民国礼服齐聚一堂,另外前来祝贺的还有外国公使。 由于军阀混战,北洋政府财政艰难,连清帝退位时谈好的每年四百万优待费都发不出,为了这场皇室婚礼,特意从关税里拨出十万元。小皇上原本以为经费方面万事大吉,结果却发现钱基本不够用,只得将40多箱故宫珍宝向汇丰银行抵押变现。饶是如此,溥仪婚礼的排场居然还不如民国官员嫁女,更比不上他的前任光绪皇帝大婚。 溥仪与婉容 婚姻改造“重生活运动”引发集体婚礼 婚礼本应丰俭由人、量入为出,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变革繁琐朴素的旧婚俗。 蒋介石岂但自己与宋美龄举行的是文化婚礼,还于1934年发起旨在改进国民生活形态、复兴中华民族的“重生活运动”。为响应他的号召,上海市政府首开先河,于1935年4月3日为57对新人举行集体结婚仪式,围观者竟达万人。 尔后,集体婚礼逐步遭到民众认可,其他地域纷繁效仿,据当时的政府档案记载,江苏、湖南、江西、广东、陕西、新疆、湖北、河南、山西、四川、辽宁、河北、青海等地都呈现了集体结婚的热潮。 除了中式传统婚礼和西式文化婚礼之外,民国的时分还有浪漫又刺激的“空中婚礼”。新郎是上海国民反动军东路航空司令部司令刘沛泉,新娘是由美国传教士抚育长大、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的王素贞,二人由朝鲜女飞行员权基玉引见相识。1929年圣诞节,二人举行空中婚礼,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作为证婚人与引见人权基玉同机前往,见证了这次婚礼。 民国作为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剧变时期,除了革故鼎新的婚姻改造之外,也需看到抢婚、童养婚、冥婚、典妻、纳妾、冲喜、入赘、强迫妇女守贞等等陈规陋俗依然普遍存在。(北青报:夏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