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都知道,山崖多崔嵬,山谷多流岚。这不,近日,地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峡谷的坦洋村,便流进了一股曼妙的清风! 央视节目掌管人赵保乐、军旅歌唱家白雪,倏然偕剧组成员到坦洋村,拍摄越剧电视戏《坦洋,坦洋》,加之那天中国坦洋时间茶文化节暨“张天福杯”福安市第十二届坦洋时间斗茶展示会,在这里举行,让这个山村的人口一下子爆棚,整个村子成了欢乐的海洋。 坦洋之村名,最早见于清乾隆廿七年(1762)《福宁府志》,因村形如长块木板,故当地人俗称之为“板洋”。往常,这个只需千把人的村庄,有茶园4000多亩,茶厂35个,茶行18家。就凭这些“家当”,它也跻身“中国茶叶之乡”之榜。可谁知,昔日这个山村可“凶猛”啦!清时,坦洋一条街就有茶行36家,雇工3000多人,年产干茶2万多箱,这些茶叶大多销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度和地域。 那天在坦洋,我遇到了现居北京特地返乡的乡贤施元辉。他通知我:“坦洋时间”红茶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其先祖施光凌制造的“坦洋时间”红茶就蜚声各地。坦洋村民主任胡晨潮引见:清咸丰年间,其先祖胡福四就将“坦洋时间”红茶销往英伦三岛,不曾想到,该茶倍受英国皇室贵族的喜欢,故尔声名鹊起,致使外国人寄来的邮件,只需写上“中国坦洋”,就能精确无误地寄达。而更让坦洋人引以为豪的是,1915年,“坦洋时间”红茶与国酒茅台同登“巴拿马安定洋万国展览会”金奖之榜。从此,坦洋村迎来了制茶史上的“风华绝代”。 “三月坦洋好景世,左右茶行大街中;茶季到来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那时,什么“瑞记”“祥记”“生记”“元记”“丰泰龙”“万兴隆”等上百家茶铺,把个坦洋街挤得个风雨不透。数千人的生计全靠36家茶行,数千人的吃喝也赖72个鱼池。“街灯十里透天光,戏班连台唱暝日”。坦洋人那时的潇洒气度,能让周遭庶民看了都感到眼馋! 但是,世局的骚动,简直让坦洋人的成本赔光。上世纪三十年代,军阀混战,以及日本发起侵华战争,让坦洋人的“一片树叶梦”瞬间泡汤。“坦洋时间”缺销路,村中庶民欲哭无泪,好端端的村子被蹂躏得百孔千疮。古民居、古码头、古茶山、古廊桥、古祠堂、古宫庙、古炮楼在岚中流泪,那标记性的真武桥、凤山桥也卧在河边哀伤! 世事常更替,风水轮番转。建国后,坦洋的天地得以重光,坦洋的路子再次拓宽;特别是变革开放,坦洋喜逢八面来风,俄罗斯茶商纷至沓来,欧共体客商再次重返,让坦洋逐步逐步有了茶叶市场。于是,一个“重振百年雄风,再造坦洋辉煌”的规划,在当地如火如荼铺开。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强力支持推进下,“坦洋时间”完成了重返巴拿马的美好愿景,并重获金奖。此届“坦洋时间”斗茶赛金奖得主王桂松,在谈到近年“坦洋时间”红茶为什么销量一个劲地狂涨时,透露了其中的一个奇妙:那就是将原有的工艺中止改进,从而增加了茶叶的芳香口感。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今日里“坦洋时间”的销路越来越宽畅! 徜徉在坦洋一家叫“美梦茶行”的茶企,观赏着该公司消费的“富贵梦”“财运梦”“保险梦”“聚会梦”等梦境组合茶叶礼盒包装。这当儿,我的思绪便情不自禁地飘向了坦洋岁月的纵深:在这里,一片树叶与它的百年邂逅,是这样的唯美,这样的丰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