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湖高价回收顶级腕表-15821099059.本拙文体现了我对这几位‘钟表父亲’敬爱之情,工时不少,请细品。 父亲,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有着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含义;对于一个领域而言,父亲,指的则是为行业整体发展奠定根基的“先驱”。正如以下四位独立制表师‘父亲’,却是现代腕表的奠基者。若钟表发展历史上没有这四位的存在,如今许多耳熟能详的腕表亦将随之消亡。 因此,在父亲节这天,一声“父亲”不为过。不是因为血脉,而是因为尊重与恩泽。 --叶先生 1.Gérald Genta 提及Gérald Genta,他就是那位设计的百达翡丽Nautilus以及爱彼皇家橡树的大师。远的不说,仅以现在的爱彼皇家橡树15400 蓝面以及百达翡丽Ref.5711/a为例,这两款在一级市场上基本属于随缘的存在,爱彼15400蓝面很难在专卖店撞见,百达翡丽Ref.5711/a更是要铁定要排队,甚至是以年为计量单位的排队;二级市场上,更是夸张,报价超公价,有货就算不是错了。而这两款表如此热门的背后,他的设计功不可没。 百达翡丽Ref.5711/a 与爱彼皇家橡树15400蓝面 但若说Gérald Genta对钟表领域的贡献仅限于此,显然略显狭隘。万国工程师、omega星座, VC 的纵横四海…这些如今各品牌旗下的“王牌”产品,追根溯源,他都参与过设计。Gérald Genta开启了不锈钢腕表的“巅峰时代”,其标志性的设计风格延续至今。此外,Gérald Genta在机芯设计方面亦有所建树,例如逆跳显示等。只不过,掩埋在了设计的光辉之下。 这位,可以说是现代宝玑腕表的“幕后英雄”。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在宝玑深陷石英危机的泥潭时,是Daniel Roth研发的现代陀飞轮一定程度上“救回”了宝玑。甚至于可以这么说,若没有Daniel Roth,宝玑可能也就消失于石英危机中了。 Daniel Roth的表与宝格丽腕表 是不是很twin? Daniel Roth虽在1989年就创立了同名的独立制表品牌,却在2000年被宝格丽收购。彼时,Daniel 的诸多专利技术,例如三问人偶的可单独与共同启动、音簧全新的固定方式、自鸣保护装置等,其中的部分也成为了如今某些腕表的灵感源泉。当然,延续至今的还有Daniel Roth那特殊的半圆方形表壳。额外提一句的是,被宝格丽收购的Daniel Roth腕表,在品牌的产品线中显然定位为“高端”。Daniel Roth本身如今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 3.George Daniels 在许多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擒纵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使用了数百年的杠杆式擒纵机构;另一个则是George Daniels发明的同轴擒纵结构。其以减少擒纵结构摩擦损耗为初衷,缓解了传统杠杆式擒纵结构在锁接、传冲、释放过程中磨损较大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5年不再是腕表保养周期的“上限”。 欧米茄2500机芯上的同轴擒纵系统 有趣的是,如今提及同轴擒纵,率先引入人们脑海中的必是欧米茄。这点不足为奇,毕竟George Daniels的同轴擒纵专利已专属欧米茄。但有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欧米茄的同轴擒纵,即使是Cal.2500中的,与George Daniels的原始设计也不尽相同。使用的仅为同轴擒纵的理念。但无论如何,其如今已成为了欧米茄机芯的标志,且相关性能在不断更新中。 第二,则是欧米茄之外的故事。George Daniels的同轴擒纵在成为欧米茄的专属之前,曾在百达翡丽、伯爵、真力时、劳力士等品牌中进行过搭载实验,亦有相关腕表,但当下在市面上流传的几乎没有。更有甚者,相传劳力士Cal.3035机芯最初使用的擒纵结构即为George Daniels改制的同轴擒纵。 搭载同轴机芯的劳力士 4.Louis Cottier 在世界时领域,Louis Cottier 是唯一的传奇。回顾他的一生,以独立制表师身份研发的四百余枚世界时机芯被江诗丹顿、百达翡丽、等诸多钟表品牌采用。甚至这么说,是Louis Cottier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世界时功能在钟表上的技术更新。 世界时雏形 Louis Cottier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世界时机芯的研发,并成功将世界时与本地时有效地融合在一个表盘中,这种结构名为Heures Universelles(即如今PP世界时机芯后缀HU的全称)。该结构发布后不久,就被许多钟表品牌所效仿,例如江诗丹顿Ref.4414,PP更是邀请Louis Cottier参与制作品牌的世界时钟表。品牌旗下,据悉也是当时全球首枚的世界时腕表,百达翡丽Ref.96 应运而生。但或许因为是试验款的关系,产量极少,且从现代眼光来看,不能按需转动的时区圈是个致命的缺陷,随后的Ref.515也是同样的境况。
这种设计上的缺陷,在Ref.542上已被攻克。Louis Cottier将时区圈改为可双向自由转动。使用时,只需先将所在地的时区名称调至12点钟位置后再调整当地时间即可。Ref.542的产量也是少得可怜。 第一代世界时腕表 百达翡丽世界时腕表中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应该是Ref.1415,也就是首代百达翡丽世界时腕表。这款问世于1939年的世界时腕表在时区环的设计上与Ref.542相似,均是旋转表圈的设计,但在整表尺寸上有所增加,表径为31毫米。与此同时,在投产的Ref.1415中,有部分盘面开始以掐丝珐琅绘制地图。这项做法,如今也成为了百达翡丽世界时的“传统”,有常规款及珐琅款之分。 Ref.1415,1939年生产的为31毫米款式(左),1940年生产的为35毫米款式(右)
因彼时世界时腕表市场认可度低,以及Ref.1415本身存在的时区圈容易误碰的关系,Ref.1415在1939年正式投产后,市场反应差,无人问津。但时过境迁,是如今Ref.1415常规款在拍卖市场就动辄数万瑞郎,珐琅款更是数十万瑞郎起跳的境况。究其原因,应该在于拍卖市场更看重的,还是Ref.1415低存世量,全球仅115枚。 插播:那世界时怀表呢? 与Ref.1415面临相同境况的,还有百达翡丽在1941年面世的Ref.605世界时怀表,操作方式未变,产量也不高,但当时的定价,若不算通货膨胀,简直便宜得让人无法相信。常规款只要870瑞郎,珐琅款只要2,250瑞郎。 Ref.605 HU,2018 年 成交 324500瑞郎 但如今,百达翡丽Ref.605 HU,2018 年成交连佣324500瑞郎,常规款Ref.605在2014年拍卖上也斩获了81,250瑞郎。Ref.605拍卖市场高走的原因就是那稀缺二字。如今Ref.605存世的也不过十余枚。 第二代世界时腕表
随后,Louis Cottier对Heures Universelles结构不断改进,并于1950年正式宣布解决了之前几代存在的时区圈极易误碰的情况。解决方案就是取消旋转表圈的设计,将时区显示环移至表盘除并通过在表壳9时位置新增的按钮实现双向调节。 这款腕表,如今具体存世量不知,单就拍卖表现来看,表现优于Ref.1415。Ref.2523/1,非珐琅款,在PHILLIPS 2016年香港拍卖上成交连佣19,496,000港币。 第三代世界时腕表 在Louis Cottier于1966年撒手人寰之后,世界时腕表整体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停产了数十年。 直到2000年,百达翡丽第三代世界时腕表,Ref.5110的面世,才正式宣布,世界时腕表进入现代时光。相比前作,Ref.5110采用全新的Cal.240HU自动机芯,调校方式上变为一键三者联动。即每按动一下10时位的调校按钮,时针会被推前一小时,而时区环及24小时环则以逆时针方向移转一格。与此同时,因为考虑到需同时“联动”3项,因此古董款中采用的弹簧调节杆被由整体钢材切削而成的曲杆所替代。
Cal.240HU 自动机芯 在确定了Cal.240HU自动机芯的定位后,品牌以此为基础开始对世界时腕表进行更新。2006年,推出了Ref.5130。相比之前的Ref.5110,有两项显著的变动,一为表壳直径的增大,二为复古时针的再现。从中亦可看出,世界时腕表的调校方式暂时已成定数,即使研发能力强如百达翡丽者,在后续的变化中,于世界时部分的,也不过是外观设计上的改表。Ref.5230如此,不久前沸沸扬扬得东八区回归北京亦是如此… 5110 到 5130到 5230 福利:第三代部分代表款演变图 每一处的改变,都有可能再次成就拍卖市场上的一次“神话”。 从左至右: Ref.5130(39.5mm),阿拉伯MECCARef.5130P,Ref.5131(39.5mm),Ref.5131G,Ref.5230R 钟表行业,是个从来不缺“奇才”的领域,如今每年全球申请的钟表专利以千计。但真正缺少的,是如前辈般静下心来专耕于某一领域的“专才”。其对钟表行业的作用,正如父亲对孩子的关爱,默默无闻但至关重要。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道一声,“父亲节快乐!”。 叶先生陪伴提醒: 掐丝珐琅是珐琅工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工匠要在盘坯上按事先画好的线条用金丝或银丝勾勒出相应图案,随后再在围起来的格子间填入珐琅釉料,之后就是高温烧制。 整个工艺最难的地方,在于金属丝的勾勒是个无法逆转的过程。且整个画面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过度也是需要工匠额外注意的地方。这些原因也使得掐丝珐琅盘面往往都有着较高的定价。 读完后,下一块表,你会收哪一块?请留言让“父亲”看见你:) | 以弗所书 6: 2-3 | 要孝敬父母,使你们得福,在世长寿。 Honore ton pere et ta mere c'est le premier commandement avec une promesse. 创立于1839年的百达翡丽是瑞士现存惟一一家完全由家族独立经营的钟表制造商。百达翡丽表一向重视外形设计与制作工序,制表工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表厂能有今日辉煌的成就,全仰赖无止尽的研发与创新,而它的创立,源自一名波兰贵族Antoine de Patek的理想与远见。 Antoine de Patek于1830年代因政治因素从波兰故乡辗转流亡,最后定居在钟表业的圣地日内瓦,他精研制表工艺,决心要创造出世界上最优良的钟表。1839年,Patek并与Francois Czapek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导致了当时日内瓦制表业内的精英,利用黄金等贵重金属和先进的器材进行生产,推出了高素质的钟表,开始享有盛誉。 不过Czapek于1845年自立门户,Antoine de Patek随后与一名法裔的年轻制表创作天才Adrien Philippe结成伙伴。当时Adrien Philippe刚发明了结合式的上炼系统,为钟表行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免除以往使用钥匙上炼的麻烦。这个设计改变影响之大,今日的钟表设计依然因而受惠。他们两人将姓氏结合起来,成为PATEK PHILIPPE-自此以创造世界最优质的钟表而享誉至今。1930年,Philippe Stern家族接管了百达翡丽,紧守Patek & Philippe留传下来的营业方针,这种追溯自十九世纪世代薪传,饱经时代考验的制表方法,使百达翡丽成为日内瓦仅传的家族制表企业。 百达翡丽是仍采手工精制钟表的制造商,也是可以在原厂内完成全部制表过程的钟表制造商。 瑞士表坛称这种传统制造手法为「日内瓦七种传统制表工艺」(The Seven Crafts of Geneva),即结合设计师、钟表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家、瓷画师及宝石匠的传统工艺。 自十七世纪初以来,日内瓦一直是钟表业的发展中心,钟表师精通这七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并且结合了艺术、技巧、技术及对工艺的热爱。这些传统工艺得以保存下来,百达翡丽善用这些技能,制成细致的钟表,流传后世。由于以人工精制的手表耗时极多,百达翡丽每年产量不足二万只。这么稀少的产量,常让表迷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愁恫,96年底,百达翡丽表厂成功地将分散于各地的生产工场集中到新完工的总厂后,今年,在巴塞尔大展中,PP总裁兼总经理菲利甫·史登恩笑咪咪说:「以后,不再受限于二万只。 百达翡丽大部份的表内皆获日内瓦标记(The Geneva Seal),这是一个高质内部运行机件的标记。日内瓦标记自一八八六年始创以来,订下制造钟表的标准,以确认高超的瑞士钟表制造术。 多年以来,百达翡丽致力建立独特的风格,其创制的手表款式可归纳为五大类:Calatrave系列古典表、Nautilus系列运动表、Golden Ellipse系列名表、Flamme系列女装表及Gondolo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