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钟表发展史,或许很难再找到一项钟表功能如陀飞轮般在古代和现代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怀表时代,陀飞轮是精准的代表、是稀缺的象征,妥妥滴是站在金子塔尖的存在;但到了现代,随着腕表佩戴方式的变化以及高精度加工设备的普及,陀飞轮的实用价值和生产难度都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市场也很快做出了回应,昔日的一片叫好声迅速分裂为泾渭分明的两派——实用派及视觉派。 在部分“实用主义”心中,陀飞轮本质上是稳稳的躺在历史功劳簿上的,但高昂定价的背后却是对当下腕表走时精度的微弱提升。这个观点当下仍有着不少的拥趸,毕竟在这个光摆就能使机芯达到天文台标准的时代,陀飞轮在走时精度上的意义确实被削弱了许多。只不过,就小编而言,更倾向于“视觉派”的论调:“陀飞轮嘛,要的就是一个转得好看”。 正如中国菜有八大菜系之分,陀飞轮的旋转美学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诠释方式,其中,以宝玑为首的古典主义坚持陀飞轮最初的形态,打磨细腻的框架表现出饱含历史底蕴的典雅美感;宝格丽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Skeleton腕表则是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结合,主打超薄的主题……凡此种种,美则美矣,但在感观上却犹如那上了年份的普洱,细细品味之下才能觉出那抹意蕴。相较之下,市面上还有部分陀飞轮走得是“第一眼美女”的路子,极具创意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戴在手上绝对能成为闪耀全场的“Dancing King”。 现代人在买手机的时候,往往会要求屏幕越大越好。为啥?说穿了就是因为大屏幕看东西爽。在陀飞轮美学这件事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偏居一偶的“小型框架”可以做得很细腻、很精致,但在第一眼的视觉效果上,很难与大尺寸框架相提并论。看看欧米茄碟飞系列中置陀飞轮、Haldimann H8 Sculptura、Franck Muller Vanguard Gravity陀飞轮腕表等,就会明白十几毫米起跳的框架在旋转时所呈现的震撼力有多么惊人。当然,大尺寸陀飞轮若能如海瑞温斯顿史诗陀飞轮9号、Vianney Halter Deep Space Tourbillon腕表般将大尺寸与三个框架结合,就更加完美了。 △ 欧米茄碟飞系列中置陀飞轮腕表 △ 海瑞温斯顿史诗陀飞轮9号腕表 △ Franck Muller Vanguard Gravity陀飞轮腕表 △ Vianney Halter Deep Space Tourbillon腕表 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陀飞轮的旋转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平面形式。陀飞轮框架外另加旋转框架而成的双轴、三轴陀飞轮是其一,积家三轴球形陀飞轮、高珀富斯30°双体陀飞轮、芝柏Tri-Axial Tourbillon三轴陀飞轮等将陀飞轮的立体旋转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沛纳海“烧鸡”陀飞轮、FP Journe垂直陀飞轮等框架旋转角度的变化是其二,能给人带来不同于平面的耳目一新之感。当然,将陀飞轮的旋转之美表现得最具诗情画意的,还要属卡地亚Rotonde de Cartier双重神秘陀飞轮腕表,宛若悬浮于表盘之上的陀飞轮在框架自转的同时还随着时间流逝缓缓公转。此情此景,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 卡地亚Rotonde de Cartier双重神秘陀飞轮腕表 △ 沛纳海PAM00767 △ 积家超卓传统球型陀飞轮西敏寺万年历大师系列腕表 △ 芝柏三轴陀飞轮腕表 或许有人会问,传统平面陀飞轮就注定是不酷炫的吗?答案肯定为“否”。例如宝玑5347、罗杰杜彼Excalibur系列双飞行陀飞轮腕表等,均是通过双陀飞轮设计将平面陀飞轮的美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双陀飞轮的设计中,宝珀卡罗素陀飞轮腕表是款很有趣的作品,表款将陀飞轮与卡罗素两项看着相似、动力传输路径却不同的功能整合于一款表上,颇为有趣。 △ 宝玑5347腕表 △ 罗杰杜彼Excalibur系列双飞行陀飞轮腕表 △ 宝珀卡罗素陀飞轮腕表 现代陀飞轮的世界非常精彩,因为时不时就会有款充满创新精神的陀飞轮腕表问世。它们可能无法显著提升腕表的走时精度,但在视觉效果上,却能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漂亮、拉轰,难道不是比实用更接近奢侈品本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