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对陀飞轮手表很熟悉,即使没有见过,但是只要你是经常关注腕表部落内容的人,也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内容时不时的看到。 毕竟,作为三大“顶配”级复杂功能(另外两个是三问和万年历)之一,陀飞轮一直都是比较受关注的。 因此,有的朋友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陀飞轮功能往往都是通过镂空让人可以轻易看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很多别的功能也不是这样呀。 比如这枚积家大师系列5082420腕表,这枚腕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表壳为18K玫瑰金材质,具有陀飞轮功能,表径42毫米,防水50米。 以及这枚宝玑经典复杂系列5317PT/12/9V6腕表,这枚腕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表壳为950铂金材质,具有陀飞轮功能,表径39毫米,防水30米。 还有这枚欧米茄碟飞系列513.53.39.21.99.001腕表,这枚腕表也是搭载自动机械机芯,表壳为18K玫瑰金材质,具有陀飞轮功能,表径38.7毫米,防水30米。这枚腕表不是局部镂空,而是全部镂空。 陀飞轮最早诞生在18世纪,距今已有3个世纪,当初的设计是通过让一个水平转动的擒纵机构能围绕其本身的轴一直360度旋转,擒纵结构也就没有所谓“上下”之分,进而达到抵消地球引力对机芯造成的影响的目的,对于钟表行业而言,当时可以说是一种技术进步。 不过,这种技术因为太复杂,其实并没有完全普及开来。自陀飞轮诞生后的160年时间里(1790年-1950年),全世界出现的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或手表总数不过区区600只左右。 钟表行业进入“手表时代”以后,很多原来在钟或怀表上的复杂功能开始逐渐向手表转移,当然,这个转移过程就是一些原本比较“大”的复杂功能越来越小型化,因为相比钟和怀表等,手表的体型太小了。 我们都知道,最早发明陀飞轮技术的是宝玑,但是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最早把陀飞轮引入手表的品牌却是欧米茄,就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刚好呼应上面提到的1950年),欧米茄率先把陀飞轮装置植入推出了一枚意在参加一个计时比赛的实验型手表。 之后,其它一些钟表大牌也陆续将陀飞轮装置引入自己的表款中。 但是,有一个吊诡的事实是,引入陀飞轮后,一些手表不光没有显著提高手表的精准度,甚至有的还不如没有引入陀飞轮的手表走的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一点,也就是,就工具性或实用性而言,陀飞轮显然没有它那让人惊艳的价格一般让人惊艳。 那为什么要在表盘上挖个大窟窿让人们看见陀飞轮? 因为它长得好看。正所谓“实力”不足,“颜值”来补。陀飞轮运行时所散发出的视觉魅力,一直让不少人为之惊艳。 我们常用“顶天立地”来祝福别人,甚至自勉,但是“掌控乾坤”谈何容易。而陀飞轮给人带来的视觉盛宴,对于不少人而言,都很容易激起梦想的涟漪,甚至在他们看来,小小一个陀飞轮就有如星辰之浩瀚。 这么美的东西,怎么能藏着呢?因此,很多手表都会把陀飞轮镂空表现出来,和大家一起美美与共。 原文地址:https://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63077425846734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