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国崛起之后,怎么样说清自己是个巨大的课题。海外传播效果我用“反感”“不反感”和“敬佩”三个层级划分。最好的传播是让人家觉得你我属于同一个地球村,我们是同类,彼此理解。 2007年我参加日韩联合举办的世界期刊大会,第一次领略了“大明在韩国,大唐在日本”的说法。印象最深的是一家日本著名餐厅,经理是位金发碧眼的洋人,迎来送往,日英混搭地与客人打招呼。而菜是地道的日本菜,菜牌用的是中国人很熟悉的繁体竖排,很有古意,丝毫不迎逢所谓国际化。 实际上日本当代文化就是个混搭的好例子。经过一百多年的“脱亚入欧”的痛苦过程,现在终于被西方承认,也催生出一批享誉海外的名设计师、建筑师和动漫大师。大岛渚的电影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讲的是1942年在印尼爪哇岛上的日军战俘营内的故事。这部同性恋意味的电影,敌我冲撞中掺杂着恋慕,正象征了日本与西方百年的关系。一句“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象征着双方的和解和彼此欣赏。 说到混搭文化,不能不提台湾菜。2009年我前后三次到访台湾,印象最深的是台式美食。台北餐馆的改良爆炒法国蜗牛,完胜法国菜;台中的“冠军面包”,能在西点大赛上拔得头筹。但台湾地名却一点不混搭,仁一路、信二路、义三路、爱四路……说明台湾在骨子里很中国。正如无论如何“脱亚入欧”,日本仍然很日本一样。很多日本人今天的英文水平可能还不如中国人(仅指大城市)。 传统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可什么叫文化复兴呢,首先你得爱这个文化。我之所以推崇南怀瑾先生办的太湖大学堂,就在于其理念是东西方经典诵读。你先把自己的精华学好学牢,再了解人家最好的东西,然后才谈得上混搭文化。否则就是四不像,不伦不类,假古董一条街,或伪欧陆风情。联想到最近整治洋招牌,文化自信该怎么表现?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提“文化自觉”。你只有先“自觉”,才有“自尊”,才有文化“重建”。这是费所代表的“五四一代”的深刻反省吧。“五四”之后由于战乱,耽误了整理国故的重任,传统无论好坏统统砸烂,再弄个伪经典、假古董敷衍了事,贻害百年。 当代中国人怎么由里到外向世界展现自己的文化身份,依然有待破题。我常打一个比喻:穿阿玛尼,你永远穿不过意大利人。曾有人建议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可以像西人一样穿燕尾服以显国际化,结果被一位国家领导人批“不适合”。为什么?东方人本来腿就短,穿燕尾服就显得更短。看看日本政要出席重要场合,您倒是“脱亚入欧”了,可腿没了。 东西混搭一定是以自己的长处为主。关键你得有长处,有东西可夸。然后开放包容,多元交融,以最好对接人家的最好,造就传奇。现在连肯德基早餐都推出豆浆油条和烧饼了。可见国际化与本土的价值并重,才是传播之道。洋的可以土点儿,土的可以洋点儿,关键是你内里得有料。这个料,就是你的价值观够不够普世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普世价值?我在台湾采访星云大师时就问了这个问题。老先生说有啊,“仁”就是啊,“仁”字是二人,就是我心中有你。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就是最好的解决争端之道。还有中庸之道,世界需要中庸,中庸即妥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取得了地球人的最大公约数。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你在世界上能立得住,不是靠强迫人家承认,而是“心中有你”,让人家发自内心地钦佩。讲文化自信,要先打好自身文化的底子。 |
¥5000000
¥1888000
¥5200000
¥5200000
¥3018300
¥2280000
¥3018300
¥3018300
¥6800000
¥6800000
¥5560000
¥5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