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茄(OMEGA)手表诞生于瑞士,拥有超过150年的悠久历史。欧米茄(W)是希腊文的第二十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字母。它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质,诠释出欧米茄追寻“卓越品质”的经营理念和“崇尚传统,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范。正是欧米茄秉承自己的理念和创新精神接纳了由著名制表大师丹尼尔发明的“同轴擒纵机构”。擒纵机构号称机械钟表的灵魂,要想更迭谈何容易。在传统杠杆式擒纵机构盛行的制表界,要想具有冒险性的使用全新的擒纵机构替代使用了几百年的擒纵机构,必须拥有一定的魄力才能够做到。腕表之家认为欧米茄的这一次举动相当的明智,如今“同轴擒纵机构”已经完美融入欧米茄的血液中,成为品牌最标志性的DNA元素。 欧米茄一直以其男士腕表享誉腕表世界,比如超霸系列,被粉丝们亲切的称为“月球表”或者“登月表”。在1995年的电影《黄金眼》中,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007就带了一枚欧米茄,这也为品牌赢得了精品男表品牌形象。 不过至于欧米茄传奇的女表历史,大家可能就不是那么熟悉了。在这次展览中,参观者将可以看到欧米茄特别策划的集合了从欧米茄瑞士博物馆空运而来的从20世纪20年代的老式腕表直到近期推出的新表。这次展览的亮点是欧米茄将展出一款1937年的Medicus腕表,这是欧米茄制造的第一款女士大三针腕表。另外Moldavita,一款附于由陨石、珍珠和黄金制造的女士项链的怀表也将被展出。此外,参观者还可以看到像欧米茄星座系列和De Ville收藏系列的最新女表作品。 擒纵机构的成长史 自从机械钟表诞生至今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钟表大师们发明了很多种类的擒纵机构。如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机轴擒纵机构”(verge escapement),17世纪后期发明的使用在摆钟里的“回退式擒纵机构”(recoil escapement),18世纪早期由英国人格林汉(George Graham)发明的“直进式擒纵机构”(deadbeat escapement),18世纪应用于怀表的“工字轮擒纵机构”(cylinder escapement),“镰钩式擒纵机构”(virgule escapement)和“复式擒纵机构”(duplex escapement)等,18世纪中期由英国人Thomas Mudge发明的“杠杆式擒纵机构”(lever escapement),“制动式擒纵机构”(detent escapement) 。目前,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擒纵机构当中,使用最普遍的是由英国人Thomas Mudge在18世纪中期发明的杠杆式擒纵机构:由擒纵轮、擒纵叉和双圆盘(圆盘钉)组成。民间俗称“马式擒纵机构”。所谓“马”指的是擒纵叉(马仔),也意味着这种擒纵机构的擒纵叉像匹骏马在飞奔。 机械钟表的灵魂 擒纵机构是机械钟表中介于“传动机构”(一轮到四轮)和“调速机构”(摆轮游丝)之间的一种机械结构。擒纵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一擒、一纵,一收、一放,就是这一收一放的 “擒纵机构”却是机械钟表的灵魂,究其原因体现为它在机械钟表中具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擒纵机构将原动系统提供的能量定期地传递给摆轮游丝系统来维持该系统不衰减地振动;第二,擒纵机构把摆轮游丝系统的振动次数传递给指示装置来达到计量时间的目的。因此,擒纵机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机械手表的走时精度。 传奇的“同轴擒纵机构” “同轴擒纵机构”由瑞士制表业非常著名的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博士经过15年的时间,于1974年研制成功。它的设计初衷是将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垂直方向的摩擦变为平行方向的,由于摩擦方向的改变从而减少了擒纵机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摩擦,带来的益处是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使得配备“同轴擒纵机构”的机械手表保养洗油周期延长至每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养洗油一次。最重要的是确保了机械手表精准度保持长久的极高稳定性。 然而,它的实现历程颇为坎坷,乔治•丹尼尔博士在研制成功后,曾先后向百达翡丽和劳力士寻求合作,但都遭到拒绝。最后是欧米茄大胆创新,采纳了他的新型擒纵结构,也使得这项专利专属于欧米茄,其他厂商都无法拥有。此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成为欧米茄品牌最标志性的专利技术。 原创版技术特征 1.所谓的“同轴”是将杠杆式擒纵机构中的一个擒纵轮扩展为两个擒纵轮,即包括主擒纵轮11与副擒纵轮12,并且两者同轴共同转动,其中主擒纵轮11是此擒纵机构的主力,它既要直接将能量传递给摆轮游丝系统,还要驱动副擒纵轮12间接将能量传递给摆轮游丝系统; 2.同轴擒纵机构里镶嵌在擒纵叉上的进瓦与出瓦从杠杆式的两颗宝石分解成为此机构的四颗,第一颗宝石20与第二颗宝石21一左一右被固定在擒纵叉14的叉身上,它们的职责相当于杠杆式擒纵机构里的进瓦与出瓦锁接与释放主擒纵轮11,来控制它的转动速度。第三颗宝石26被镶嵌在擒纵叉14叉身靠近叉轴15的位置上,它的职责相当于杠杆式擒纵机构里的进瓦,副擒纵轮12在主擒纵轮11的带动下与进瓦相互碰撞并将能量通过擒纵叉传递给摆轮游丝系统。第四颗宝石25位于已经固定了圆盘钉18的双圆盘上,它的职责相当于杠杆式擒纵机构里的出瓦,主擒纵轮11通过它将能量直接传递给摆轮游丝系统。 PK杠杆式擒纵机构 杠杆式擒纵机构的优点是: 1.结构相对简单;2.虽然对零件加工精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其加工难度不高,适合大批量生产;3.整体结构经过上百年的考验和实践,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鉴证。 杠杆式擒纵机构的缺点是此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碰撞与摩擦而使得能量消耗大,工作效率不高。 同轴擒纵机构的优点是: 1.改变杠杆式擒纵机构擒纵轮、擒纵叉与双圆盘的位置关系使其结构紧凑,这样可使擒纵叉与擒纵轮的距离缩短利于减少耗能,并可在冲撞发生的时候同时减少外来冲击力对擒纵叉的影响。 2.主、副擒纵轮采用尖齿形,这样可以使得主擒纵轮与双圆盘上的宝石以及副擒纵轮与擒纵叉上的宝石传冲能量的碰撞与滑动的时间减短,并且可以减少接触面,从而减少摩擦力产生。它的运作效果类似齿轮和齿轮间的啮合的方式,这意味着它不太需要润滑油,仍可长期确保计时的精准。 同轴擒纵机构的缺点是: 虽然它结构先进,并且也为了适合批量生产而进行精心改良,但是其零部件的制造难度还是很大,原因在于它的结构决定了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精度不能按照杠杆式擒纵机构的制造标准去要求。它必须要有更高的标准,才能保证零部件相互间精确协调的配合。 欧米茄决定采纳“同轴擒纵机构”这项技术的时侯,他们就在考虑如何将它配置于自己的机芯当中,更进一步的是如何才能使它可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配置于自己更多的机芯当中。最终欧米茄的制表师将乔治.丹尼尔斯博士的原创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对其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重新设计布局。虽然看起来改良后的“同轴擒纵机构”与原创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它们的灵魂是相同的,原创的精髓还在。1999年,欧米茄推出采用第一改进版“同轴擒纵系统”设计的2500机芯。此机芯虽然是在ETA2892上嫁接了此技术,但是它对于“同轴擒纵机构“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款采用此技术的机芯就此诞生。 欧米茄总是比同级手表显得更加豪华。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拿着欧米茄时,总觉得这只手表给我们带来了比它定价更多的豪华感。总觉得,欧米茄比同级手表显得豪华。后来我自己想了这件事,我发现,欧米茄对表壳、盘面的处理,比较用心,所以让人看上去非常豪华。手表表壳的处理无非就是两种,拉丝和抛光。很多手表表壳大面积拉丝,整只手表都是哑光的,显得没有光泽。而另一些表,整体抛光,手表虽然显得很亮,但是因为抛光面积大,非常容易留划痕,显旧。欧米茄新版海马AT是表壳侧面拉丝,表圈抛光。侧面拉丝,其实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防划(这是一个老外提出的观点,我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拉丝是哑光的,划了之后不明显,不容易显旧。表圈和表耳抛光,手表显得很亮。而且由于海马AT的表圈比较宽,并且表耳也抛光,所以抛光的面积大,豪华感比较强。另外需要各位注意的是,新版海马AT有两个尺寸,41和38。之前的海马是41.5和38.5,新版的尺寸稍微缩小了一点点。 除了表壳之外,欧米茄对表盘的装饰比较到位,表盘上带有花纹。新版海马AT一大变化就是把之前的表盘竖纹,改成了横纹。加上新版海马AT把日历放在了6点位,因此盘面非常平衡。欧米茄这种盘面纹理主要模仿了“游艇甲板”的样式。其实我们只要自己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欧米茄往往都拥有同价位、同级别手表中,相对复杂的盘面装饰,不论是甲板条纹还是水波纹。盘面条纹加上立体的三角形时标,当光线进入时,手表会很闪。一些同级别的手表因为用的是漆面表盘和印刷时标,盘面比较简单,也不利于反射光线,所以显得没有欧米茄豪华。 表壳合理的抛光、拉丝组合,相对复杂的表盘装饰,让欧米茄在同级豪华手表中显得很出众。 欧米茄在新版海马AT上全面换装8900机芯。 说实话,这两年欧米茄机芯更新换代的比较快,使用的新编号比较多。我们知道之前欧米茄海马AT一直使用8500机芯,在欧米茄普及15000高斯防磁的至臻同轴技术之后,海马AT虽然也升级到至臻同轴机芯,但机芯编号没有换,依然是8500。在新版海马AT上,欧米茄更换了机芯编号,开始使用8900机芯。在此之前,欧米茄尊霸使用的是8901、海洋宇宙“深海之黑”GMT上使用的是8906。新版海马AT使用的8900机芯从配置上看,和至臻同轴版8500机芯没有什么明显区别,欧米茄很可能是在新版海马AT上直接使用新机芯编号,和老款形成区别,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用像之前还要注意盘面的master co axial字样,区别是15000高斯防磁的8500还是普通的8500。8900的配置如下,直径29毫米,39颗宝石轴眼,摆频25200次/时,动力60小时,防磁15000高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