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翡丽是一家始于1839年的瑞士著名钟表品牌,世界十大名表之首。是瑞士仅存的真正的独立制表商之一,由头至尾都是自己生产,而训练一名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制表师则需要10年时间。钟表爱好者及贵族的标志是拥有一块百达翡丽表,高贵的艺术境界与昂贵的制作材料塑造了百达翡丽经久不衰的品牌效应。 逾百年来,百达翡丽一直信奉精品哲学,遵守重质不重量、细工慢活的生产原则。主旨只有一个,即追求完美。它奉行限量生产,每年的产量只有5万只。在长达一个半多世纪中,百达翡丽出品的表数极为有限(仅60万只),不敌一款时尚表的年产量,并且只在世界顶级名店发售。 早在十六世纪,钟表制造业的深厚文化已在日内瓦萌芽。日内瓦早期的钟表制造者是近乎狂热的工艺师,务求作品在外形及性能上至臻完美。这种力求完美的钟表制造精神世代相传,一八三八年,这种精神奠定了百达(Antoine de Patek)的创业基础。数年后,钟表师翡丽(Adricn Philippe)加入其公司,不久,两人更合力改变了钟表制造业的历史。他们创造出各项新发明,取得多项专利,例如表冠上链及调较装置。并以其机械机芯的精确度创下多项记录,至今未被打破。生产百达翡丽的工厂建于1839年。其每块表的平均零售价达20,000美元至30,000美元。他们是瑞士仅存的真正的独立制表商之一,由头至尾都是自己生产,训练一名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制表师需10年时间。成为钟表爱好者贵族的标志是拥有一块百达翡丽表,高贵的艺术境界与昂贵的制作材料塑造了百达翡丽经久不衰的品牌价值。
【9.9新】未使用,商品状态完好。 【9.8新】商品因成列或者存放导致极细微污渍、划痕、磨损等。 【9.5新】整体成色较新,有轻微使用痕迹,品相完整。 【9.0新】外观有日常使用痕迹,局部有少数划痕、污渍、磨损等情况,品相良好。 【8.5新】外观有日常使用痕迹,局部有少数划痕、污渍、磨损等情况,品相普通。 【8.0新】外观有长期使用痕迹,局部有较严重划痕、污渍、磨损等 情况,不影响正常使用。 以上描述仅限于商品本身,不包括包装、防尘袋、保卡、说明书、吊牌等附件。
腕表细节图片
腕表保养常识 一、正确使用及维护注意事项: 1、任何情况下请勿自行拆卸手表; 2、请避免长时间接近电器、手机及磁铁,注意手表防磁; 3、定期清洁表带、表壳,如是皮质表带则避免与水分、湿气、化妆品等接触,同时避免暴晒; 4、避免手表遭受撞击或跌摔,打高尔夫时不可佩戴机械腕表,脱下手表时,要轻轻摆放在安全的位置,避免随意丢扔造成的外观刮花甚至内部件的损伤; 5、如需调整时间,请按顺时针拨指针(石英二针式手表除外); 6、避免与硬度相同或者硬度更高的物质(钻石、刚玉、氧化金属、石英水晶等)撞击,避免与魔石、砂纸、指甲锉、花岗石面、混凝土面、玻璃及地面等接触,以免刮花腕表。
二、关于腕表的防水性能: 1、防水腕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生活防水、日常生活强化防水、潜水用防水表的防水系数,万湖奢侈品建议使用防水深度在200米或以上的腕表用于游泳等水上运动; 2、一般防水表都不可以在热水浴、桑拿浴、温差变化很大的环境中,因为防水胶圈受温度的影响会热胀冷缩出现空隙,并加速老化而且影响防水功能; 3、表冠要保持在正常位置,螺旋表冠要锁紧,切勿在水中调校表冠; 4、腕表的防水胶圈和表冠必须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更换(石英表在每次换电池时必须同时更换防水部件,以保证防水性能良好);
5、秋冬季节或梅雨季节手表突然遇冷,表镜内面有一层雾气层,属正常物理现象,气候干燥后自然消失,对机芯无大影响。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能明显察觉到互联网市场的各种波动。其实,现在看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是周期问题,毕竟移动互联网已经十年,而我们之后也会写几篇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 今天,我们就先回到 2000 年,看看当初的互联网泡沫发生了什么,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泡沫的本质是什么。 在 1999 年的文章中,巴菲特就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投科技股。 他说,投资决策的关键不是看一个行业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可以增长多少,而是研究特定公司、资产的优势和持续性。 巴菲特举了两个行业的例子,一个是飞机,一个是汽车。这是两个好行业,却不代表它能让你赚钱。 以汽车为例,美国历史上总共诞生过 2000 家汽车制造商,它们的产品极大地改变了生活,然而到了今天, 2000 家只剩下 3 家。飞机行业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所以“与其投资汽车,不如看空马匹。因为前者赚不了钱,后者反而可以”。 巴菲特说这句话的五年前,价值投资还受到很大的追捧,即透过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分红多的资产。 但在Netscape上市后,价值投资很快就不流行了。 1995 年,成立仅 16 个月且亏损的Netscape上市成功,股价当天就从 28 美元冲到 75 美元。 从那以后,华尔街开始转向成长型投资,即捕捉那些将利润再投资以达到高速发展的公司。在Winner-take-all的影响下,他们还偏好规模更大的公司,所有人都在捕鲸,很少有人关注小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科技行业自身有什么特点,让它引起了这种逻辑的转变,从而容易滋生泡沫(或是对它的预期)? 带着这个问题,通过研究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我们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问题。 1991 年,万维网标准落地,互联网作为一种颠覆式创新,成为生活必需品。与互联网有关的 3 个行业,网络基建、工具软件、门户网站,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资本大力追捧。 投行当时习惯用三种模型来给一家公司定价:贴现现金流(DCF)、相对估价(市盈、市销率)、期权股价(Black-Scholes模型),而互联网公司既没有正现金流,也不具备期权特征,因此看起来只能用相对估价。 但当时市场上只有IBM、微软这种计算机公司,Netscape这种用对用户免费、对企业收费的模式从未出现过。在无例可循的情况下, 1995 年市场给Netscape的PS达到了 66 倍。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夸张,但华尔街不得不说服自己相信,不然没法向客户推销股票、承销IPO。然而,说服自己比较容易,说服客户并不简单。华尔街急需在上述三种模型之外,找到一种新的标准来justify互联网公司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