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打磨写意之魂
——劲草堂主人黄伟的艺术追求
文/周深文
中国画通常是在追求视觉美的基础上追求意象和气韵美。自古重道轻器,但并不是器不重要,而是器一定是基于道之上,处处均要体现中国人的道性精神。画亦如此。
几年前曾为劲草堂主人,青年艺术家黄伟写过一篇《疾风知劲草》的文字。文中大致描述了黄伟作品根植宋画,画风趋于成熟的一些特点以及其顽强求艺的精神。几年过去了,通过名师的精心指导和更加深入地钻研,他画艺猛进!作品面貌也更具特征!思想性,写意性逐渐显现!
在从事工笔画越来越多,特别是工笔画重制作,轻内容;重形式,轻思想;重视觉,轻笔墨;重名利,轻修为的氛围中,黄伟能冷静地意识到作品的突破方向,有意的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尝试着揉进画面,使作品更具饱满和厚重,确实是一件很值得点赞的事。
关于工笔画的写意性,论述的文章很多。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在《画论》中就已有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到南朝谢赫“六法”,更是对画提出了更具体的指导意见。后来的很多论调也大致在这些范围内。我也尝试着从以线造型,色彩灵活,构图自由,表现多样,词韵诗意等方一面来说说黄伟作品的写意性。
以线造型。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根,也是绘画的基本手段之一。从最早的粗拙奔放到后来的精工细致及风格各异的“十八描”等均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他的线很难也不必界定是什么描法,只要能为造型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线条。所以,他的线常常轻松任性,随意而为。柔细中略带生涩,用笔干脆而又带有金石的沧桑。即便是再细的线条也能显出力道和韧性。这无疑归功于他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勤学苦练的结果。
色彩灵活。朴素雅致,大胆自由,是黄伟用色的特点。他自谦为乱兑,实际上对于“随类赋彩”,他自有自己的理解。不再纠结干物象固有色的客观真实,而是大胆随性地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法,或轻或重,或薄或厚,或明或暗,或雅或俗等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解放了的色彩才会更加灵动而不呆板,才会更有生机,有情感。在他的茶系列作品中,石几与背景的色彩是力求协调的,而茶具以其略带装饰的造型和色彩与背景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而茶具的颜色即便不是青花色,也并不影响对青花茶具的认识和感受。这应该是画家在色彩处理上,即尊重自己的感受而又不违背客观真实的最好见证。
构图自由。简约大方,简之又简,是黄伟另一个努力方向。
简约的构图方式与他深受八大山人影响也不无关系。他曾画过很多作品,大致是怪鸟栖于怪石或枯荷之上,那种荒寒,孤傲的感觉明显是胎息于八大山人的画风。生活当中他也是一个与画为伴,与画为友,淡问世事的孤傲之人。所以他眼中的一切均不再复杂,他尽力想用最简洁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把重点从视觉认识逐步向思想认识转换。因为他知道一幅作品的质量与厚度,视觉美并不是第一位的,相反,视觉冲击的盲从性和欺骗性处理不好,反而会削弱作品本身的质量。任何构图均应围绕情感的需要来布局。一片叶子能表达,决不画第二片叶子。所以他的一些作品中依稀看到八大的影子也就不足为怪。
表现多样。写实与装饰同步;工笔与写意结合;淡彩与重彩并用;时间与空间穿越等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黄伟一直尝试学习的方法。不管是有哪几种方式揉和,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是让观者的思维在惊讶于此的同时,能意识到画面原来可以这样处理。既有些由马信疆,又不觉得突兀,一切刚好。这样的一些处理方式当然不是黄伟的原创,但尽力让这种方式在绘画中作为习惯并努力坚持就显得很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画家的作品基本受制于市场,即便是有自己的面貌也是应市场的需求,很难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作品出现。
词韵诗意。黄伟试图将诗词意韵融入画面怕作品很多。从整体上讲,作品古典大气,诗情画意味道浓厚,比较唯美。但细看内容,大部分仍是借用古人的东西,这样就会削弱一些作品的独立性。当然,他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也正在一面画画,一面恶补文学诗词,画史画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暂且借用古人的诗词表情达意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提升的手段。至少,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黄伟作品的写意性当然不具备唯一性,也不具备典型性。更不完全具备独立性。因为中国画的写意性是个大命题,应该是所有画家努力的方向。但在这样一个都企图以画养生,养名,养利的混尘圈中,他依旧坚守方向,坚持把作品的写意性和人格思想的独立性作为毕生努力的方向,就十分不易了。他是少数把画当画儿画的画家之一。区别于企图把画儿当敛财机器的人,他已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青年画家了。
黄伟,劲草堂主人,青年艺术家。毕业于开封美院国画系,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诸多名家,参展获奖无数。现为中国书画院院聘画家,中国书画院研修院院聘画家。河南省美协、书协会员。这是一个不能再老套的画家简历。之所以放在最后并轻描淡写地介绍就是因为觉得这些经历几乎每个画家都类同,最关键是并不与画家的作品产生太多的关联。作品才是画家最好的名片。所以还请重点多关注黄伟的作品。
期待并相信黄伟能创作出更具水准的作品。获得更喜人的成绩。
作者系木雕美术师
原文地址:https://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535588548374954503/ |
|